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第一更)(8 / 14)

加入书签

   章越道:“若是因为朝堂议论,大可不放在心上。”

    “子瞻,你这人最要紧的是不肯随时上下。”

    苏轼苦笑道:“不是随时上下,我是一肚子的不合时宜。”

    章越看苏轼,苏轼的眼光犀利,看问题都是一针见血,但他提出的意见,正如他所言永远不合时宜。

    旋苏轼又道:“但若我不早去,早晚倾危。”

    “丞相,我对功名利禄并不放在心上,当年我与子由在柔远驿,准备制举时,每日所享用为三白,实为味道之极,几乎不信世间有什么山珍海味。”

    章越点点头道:“我听过,一撮盐,白萝卜,白米饭,此乃三白饭。”

    说完这里章越,苏轼都回忆起昔日三人考制举之事来,章越感慨叹道:“云路鹏程九万里,雪窗萤火二十年!”

    “当年我等发奋读书,还不是为了日后能为国家,能为天下百姓尽绵薄之力吗?”

    “子瞻不再考虑考虑吗?”

    听着章越之语,苏轼由衷道:“云路鹏程九万里,雪窗萤火二十年,这句话丞相办到了。”

    “而我此生唯有对文章之道有所追求,而不适宜为官。”

    “想起欧阳文忠将文宗之位托我,我不敢不勉,异日托付他人,望其道不坠。”

    章越心知苏轼本就不适合在政治漩涡的中央,这也是知识分子的通病,在政治上时常摇摆,因为他们【只唯实不唯上】。

    所以王安石批评苏轼永远只是一事一论,见事不肯从全局上来考量。

    章越道:“既是子瞻坚意求去,我也只好用文忠公当年之言答之。凡人材性不一,各有长短。用其所长,事无不举。强其所短,政必不逮。”

    看人不要看短处,永远要看长处。

    看了长处,天下任何人都可以用,若只看短处,没有一人可以用的。

    最后章越道:“一切如子瞻所请。”

    章越最后还是答允了他外任的请求。而茫然若失的神情不免在苏轼脸上一晃而过。

    “子瞻打算去何处?”

    苏轼立即答道:“杭州!以往我为杭州通判时看到西湖甚好,只是淤塞甚重。过去有新党建议效江宁玄武湖般填平。”

    “但这杭州若无西湖,如人去眉目,哪称得上杭州。唯有疏通方是真正的便民之道。”

    章越点点头道:“疏通西湖是功在社稷,利在千秋的好事。”

    苏轼闻章越之言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