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第一更)(10 / 14)
想再听一听。”
程颐道:“司空容禀。”
“天下之事莫过于理与气,万物一太极也,天下之事莫不以理为性,为体,切不可流于外物。”
理一分殊就涉及到哲学上一个问题,理是一的还是分的。
似程颐一派都人为有个绝对真理,但在不同的事物上会有不同的体现。
另一派则是认为,只有通过对立的两种观点,进行碰撞,才能发现真理,这就是一阴一阳谓之道,这也是辩证法的说法。
王安石经常用阴阳二气来解释问题。
那么到底是绝对真理?相对真理?
章越点点头道:“如先生所言,一加一等于二,这便是理一,到了天下,一只鹅加一只鹅等于两头鹅,一头牛加一头牛等两头牛,这便是理一分殊,天下没有第二个道理。”
“但用于治理国家和百姓,则没有理于一的道理。就好比一件衣裳美丑,一万个人都可能有一万种说法。”
章越言下之意,绝对真理适用于自然科学,比如一加一等于二,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
如果一加一一会儿等于二,一会儿等于三。
没有一个绝对真理存在,那么所有的知识科学都将不复存在。
正是因为相信理于一,因此在理论数学和理论物理上,可以从理论中推断出现实中还未发现的东西或者是现实中根本没有的东西,然后才去发现他,去创造他。
就好比我们通过一加一等于二,就能知道一加二等于三。
所以朱熹根据理于一,推断出似现实中还未有夫妻时,但这道理就已经有夫妻关系的存在了,就是这个意思(理在气先)。
理于一,如果你不认同一加一不等于二,那么绝对是你错了,不是道理错了。
但是人文科学不行。
人文科学更近似于通过相对真理,而逐渐得到绝对真理的过程。
就拿儒家所言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儒家一直到程颐等人都认为这是万世不易的道理,这是理于一。
理于一是根本,是一切伦常的基础,大厦的基石,你是不能质疑的。
但是这句话放到现在呢?
且不说君为臣纲。
且拿父为子纲而言,一代更比一代强,人家凭什么要听你的。
夫为妻纲更是笑话,遍目所见妻管严比比皆是,你拿这话放到网上立马遭捶。
&nbs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