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渠道变革与专利反击(1 / 4)
日利集团挥舞的专利大棒,并未如预期般让“旭遇”
陷入慌乱。
陈遇主持的紧急会议结束后,整个公司如同精密仪器般高效运转起来,各自分工明确,应对策略清晰。
林莉的动作最快,她通过父亲毛卫国在省里的关系,迅联系上了一家擅长处理涉外知识产权纠纷的知名律所——金杜律师事务所的资深团队。
双方在“旭遇”
新厂区的临时会议室里进行了长达数小时的密谈。
“陈总,林总,情况我们已经初步了解。”
金杜律所的席律师姓韩,是一位四十岁上下、气质干练的女性,她扶了扶金丝眼镜,语气专业而沉稳,“日利株式会社主张的这项专利,核心在于保护一种特定的碳纤维铺层角度范围(±25度至±35度)在钓竿特定部位(主要是竿稍和前两节)的应用,旨在提升抗扭强度。
这是他们专利权利要求书的核心界定。”
孙宇立刻将一叠厚厚的文件推过去:“韩律师,这是我们的‘虎煌’材料设计手册和‘潜渊’、‘凌波’系列的具体铺层参数。
我们确实在部分部位使用了角度铺层,但基于我们的材料特性,最优角度经过大量仿真和实验,确定在±4o度到±45度之间,并且与我们的树脂浸润体系和独特的低张力卷制工艺深度绑定。
从数值上看,已经落在了他们主张的保护范围之外。”
李文博补充道:“更重要的是,我们这种大角度铺层,主要目的并非单纯增强抗扭性,而是为了在保证腰力的前提下,实现竿体的极致轻量化,这是基于‘虎煌’材料高模量特性的一种独特设计思路,与日利专利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达到的效果有本质区别。”
韩律师仔细翻阅着技术资料,不时询问几个关键细节,孙宇和李文博对答如流。
良久,她抬起头,眼中露出一丝赞赏:“很扎实的研基础。
从技术层面看,我们主张独立研且技术方案存在实质性差异的胜算很大。
但国际专利诉讼,尤其是面对日利这样的巨头,往往不仅是法律战,更是心理战和资源消耗战。
他们可能会利用程序拖延,或者寻求在某个对我们不利的司法管辖区率先提起诉讼,给我们造成困扰。”
陈遇沉稳地点点头:“这一点我们明白。
韩律师,我们的底线是:绝不承认侵权,坚决进行法律抗辩。
需要多少费用,需要什么资源,公司会全力支持。
同时,我们也希望采取一些主动措施。”
“陈总请讲。”
“第一,我们是否可以主动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起专利无效宣告请求?针对日利这项专利的新颖性和创造性提出质疑。
我记得行业内早有类似角度应用的先例。”
陈遇问道。
韩律师眼睛一亮:“这是个很好的策略!
俗称‘釜底抽薪’。
如果能在中国境内成功宣告其专利无效,不仅直接解除了对我们的威胁,也对日利在全球范围内的专利布局是一个打击。
我们可以立刻着手检索相关在先技术和公开文献。”
“第二,”
陈遇继续道,“除了法律途径,舆论阵地不能丢。
我们希望律师团队能协助我们,准备一份措辞严谨、有理有据的公开声明,向媒体和行业阐述我们的技术独立性和对方涉嫌专利滥用的行为。
这件事,要做得专业,避免情绪化。”
“没问题。
法律文书和公关声明的起草是我们的强项。”
韩律师肯定道,“我们会把握好分寸,既展示强硬立场,又不授人以柄。”
“好!
那一切就拜托韩律师团队了。”
陈遇伸出手,与韩律师用力一握。
送走律师团队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