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砥柱中流与潜龙在渊(2 / 4)

加入书签

’进行低层次的互相指责,而是聚焦于展示我们自身的技术逻辑闭环、严谨的研体系以及对未来技术路线的清晰规划。

用数据和事实构筑壁垒。”

陈遇点头赞同:“文博说得对。

我们要以我为主,展现自信。

莉莉是主陈述,气场要足。

孙宇、文博负责技术攻坚,要做到对方无论从哪个角度提问,我们都能有理有据、深入浅出地回应。

我负责整体协调和应对可能出现的突情况。”

他顿了顿,看向窗外沉沉的夜色,仿佛能感受到来自省城那个决定命运会场的气息。

“这一仗,不仅仅是为了一个称号,更是为了向所有人证明,‘旭遇’走的这条路,是对的,是能够为国家材料行业做出贡献的!”

第二天,省工信厅大楼会议室,气氛庄重而肃穆。

评审专家端坐台上,眼神锐利。

台下,陈遇、林莉、孙宇、李文博身着正装,精神抖擞。

“渔火”

方面,黄明远亲自带队,阵容同样强大,双方隔着过道,眼神交汇处仿佛有火花迸射。

林莉作为“旭遇”

的主陈述人,从容不迫地走上讲台。

她今天特意穿了一套剪裁得体的职业装,显得干练而自信。

打开ppt,她并没有急于展示技术细节,而是从一段简短的视频开始——视频记录了从回收碳纤维废料的分拣、处理,到“虎煌”

材料在热压罐中成型,再到最终制成钓竿部件应用于实际垂钓的场景,最后定格在深圳无人机公司来的性能认可函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

我是‘旭遇新材料’的林莉。

刚才大家看到的,不是科幻电影,而是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的,变废为宝、点石成金的真实过程。”

林莉的开场白清晰而富有感染力,“‘旭遇’的故事,始于一个简单的梦想:能否让看似无用的废弃物,重新焕价值?能否用我们自己的技术,做出不输于国际品牌的高性能材料?”

她的话立刻吸引了评委们的注意力。

接着,她娓娓道来“旭遇”

的创业历程、技术突破的核心(界面改性剂与低压工艺的协同效应)、以及取得的成果(专利、检测报告、市场订单)。

她的陈述逻辑清晰,重点突出,既有技术高度,又充满了创业者的激情。

轮到专家提问环节,气氛陡然紧张起来。

一位材料学界的老专家先问:“林总,你们宣称的界面改性技术很有新意。

但如何保证在不同来源、成分复杂的回收料上实现稳定的改性效果?这似乎是规模化应用的最大挑战。”

这个问题直指“旭遇”

新工艺的核心难点。

孙宇立刻接过话筒,从容应答:“感谢您的提问。

这正是我们技术的创新所在。

我们并非采用单一的‘万能’改性剂,而是建立了一套基于原料快检测的分类-配伍-工艺参数联动系统。”

他示意李文博打开准备好的图表,“通过实时分析不同批次的纤维表面活性和杂质含量,我们动态调整改性剂的复配比例和工艺条件,就像老中医‘辨证施治’,确保每一批原料都能达到最优的界面结合效果。

这套系统已经在我们近期应对原料危机、成功利用多元化废料的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充分验证。”

孙宇的回答专业、严谨,配合直观的数据图表,令人信服。

另一位关注产业政策的专家问道:“你们利用回收料,符合绿色制造趋势。

但考虑到回收料来源的不稳定性,如何确保最终产品性能的一致性,以满足高端客户如无人机领域的要求?”

李文博推了推眼镜,沉稳回应:“一致性控制是我们的生命线。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