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寒夜星光(2 / 2)
但位置要精确……”
王小虎拿出模型:“这里!
这里加个加热环!”
陈遇沉思片刻:“还得考虑热膨胀系数,不同材料膨胀率不同……”
四人一直讨论到深夜,终于拿出改进方案。
当陈遇把这个方案拿给周工时,老人惊讶不已:“你们一晚上就想到这些?”
刘教授看到方案后更震惊:“这个辅助加热器的布局……和日本专利里的思路很像啊!”
元旦前夕,技校实验室里迎来了重要时刻——改进后的预氧化装置要进行第一次梯度升温测试。
周工和刘教授都来了,小小的实验室挤满了人。
张伟负责控制系统,孙宇监控数据,王小虎操作设备,陈遇总指挥。
“开始升温。”
陈遇深吸一口气。
张伟敲下回车键,温度曲线开始在屏幕上爬升。
“2oo度……22o度……25o度……”
孙宇报着数据,“梯度稳定!”
突然,报警器响起!
“3号测温点异常!”
王小虎喊道,“温度飙升!”
张伟飞快操作:“切换备用热电偶!
启动冷却程序!”
紧张的五分钟后,温度终于稳定。
扫描电镜显示,这次制备的预氧化丝结构均匀度提高了3o!
“成功了!”
实验室里爆出欢呼。
周工激动地拍着陈遇的肩膀:“好小子!
有我们当年的劲头!”
刘教授却盯着数据沉思:“这个异常升温……可能是局部过热导致的。”
雪夜里,刘教授给孩子们讲起往事:“六十年代,我们连温度计都不准。
有次实验爆炸,就是因为测温误差……”
他指着窗外的星空:“那时候条件苦,但每个人眼里都有光。
知道为什么吗?”
少年们摇头。
“因为我们在做没有人做过的事,在为国家解‘卡脖子’的问题。
这种自豪感,什么都比不了。”
回去的路上,陈遇一直在想刘教授的话。
前世他追求顶级钓具,却从未想过这背后的技术尊严。
如今才明白,一根碳素钓竿背后,是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
期末考前夜,3o6宿舍却在进行特别的“研讨会”
。
张伟展示了新的控制算法,孙宇分享了最新的文献调研,王小虎展示了改进的炉腔设计,陈遇则提出了全新的实验方案。
“我们要做中国人自己的高模量碳纤维!”
陈遇在日记里写道,“不是为了追英美,而是为了有一天,我们的钓竿能骄傲地刻上‘中国制造’。”
雪花还在窗外飘洒,实验室里的那台简陋装置静静散着余温。
在这个寒冷的冬夜,几个少年心中却燃着熊熊火焰。
他们或许还不知道,这个夜晚萌的梦想,将在未来绽放出怎样的光芒。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