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毕亚雄(3 / 5)

加入书签

p>

这是沟通方式的确认,他要能接得下来,条例能捋清楚,说明日后沟通能省不少事。

“你的意思是说,钱有这么多,项目要自己找”

毕亚雄倒着捋回来:“几十亿的工程量,城市集不集中”

“六到八个城市,奥运承办和协办城市,bj、青岛、秦皇岛、上海、沈阳、天津,最多加上广州。”陈学兵道。

毕亚雄的语速逐渐快起来:“那跨度太大了,沈阳和秦皇岛的项目最好不要,基站塔参数我不清楚,但塔这个东西是容易产生倾斜的,事前要做好地质勘探,避免强冻期浇筑,地勘队伍不宜养多,要来回跑,另外东北地区一旦到了冬季很难施工,你要养项目部,就必定会窝工小半年。”

“如果订单集中一些,能不能通过规模效应把利润提起来”

陈学兵心里也在思量。

基站建设的利润主要在设备和安装,土建部分对承包商是附带的,他要拿过来,估计不是很难,但利润也堪堪够养队伍而已。

“这个还要看能不能形成自己的技术标准。”毕亚雄说罢,问起了关键问题:

“陈总,你说的这笔百亿资金的稳定性,能不能支撑全年高强度、多线并行甚至可能垫资的基建运作第二是拨付效率,尤其是在面对材料商、民工工资这些刚性兑付压力时,是否能做到快速响应基建领域,现金流是命脉,周转不畅一次,信誉就可能崩盘。”

陈学兵嘴角咧了咧:“我们的资金是长周期,稳定三五年不是问题,不过公司员工工资,民工工资,都是刚性,材料商、设备、燃油嘛,50%到70%的成本线是刚性,至于利润,要等我们结算。”

说实话,他要能做到这一点,已经是绝对的业界良心了,保持这样的付款两三年以后,他就是喊一声纯垫资,都有大把的材料设备商贴过来跟着干。

现在江北胖东来总店的修建就是实例,前期几千万顺当付下去,后面的垫资自有人愿意跟。

工程这个行业,进来的时候都想着按期付款,后来想着拖两年只要拿到全款也行,再后来想的都是回本,到了最后,想着这老板别他妈跑了就行,我好歹跟

人与人之间的寄望都很低。

谁真能带着大家长久地挣钱,那就是“公若不弃,我愿叫一声干爹”。

土建行业的金融思维除了融资,还有声望。

陈学兵的想法很简单:先从自己有把握结款的地方入手,只要上面付得快,他的出项顺利,很快就能积累起行业声望。

在这个行业,别人觉得你有多少钱,很重要,甚至超过了能融到的钱。

只要从自己手上付出去的钱,都会化为名声,实质性的说法就是“x老板x年x项目一口气付了x个亿,爽快得很”。

这样的名声带来的效应就是某项目只要到了筹建期,在当地一呼百应,连一些无理的要求都可尽量得到满足。

许老板就是把这招玩到了极致,他的供应商,不仅给他垫资,还特么几个亿几个亿给他入股。

他是大哥啊,说话有人信。

不信也没办法,生意做大了,别人吃不下这么多单子,出了门生意都得黄。

陈学兵自认为气质不弱,也能当个大哥。

所以基站土建这个添头即使不挣钱,但只要能肥了那些跟着自己的人,抢占行业体量,他也可以做。

“这一年的时间,就一个目标:利用有限的钱,做最大的资源整合。”

陈学兵一句话,毕亚雄也就明白了。

“那没问题,基站可以做。”

毕亚雄之前做事是技术导向,但民间项目的操作他也很清楚,明白过来陈学兵的思维,心里暗道不愧是金融领军人物,这么一年干下来,规模不大都难。

不过规模上去了,能不能挣钱,他就不知道了。毕竟现在的房地产政策是明一天暗一天,地价涨上去了又压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