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入围全国优秀短篇 中篇小说初选名单(3 / 6)
,“那你写《红绸》的时候,没怕过题材敏感现在文坛上,好多人写这类故事,要么喊口号,要么避重就轻。”
十年时期,许成军这种家庭对他们来说都算是高攀了。
当然再往前30年,她肯定看不上。
“不能避。”
许成军放下茶杯,语气很实在,“《红绸》里的战士,不是为了口号,是为了家里的人、为了以后的日子。我写他们,就是想让大家知道,英雄也是普通人,有牵挂、有软肋,这样才真实。就像您当年从无锡来上海,肯定也怕过,但为了苏教授,还是来了——有些事,值得冒险。”
苏曼舒白了他一眼,舔狗!
这话一出,沈玉茹的眼神明显软了些。
她没接话,却起身往厨房走:“菜快好了,曼舒,帮我把酱排骨端出来。”
苏曼舒趁机冲许成军挤了挤眼,小声说:“可以啊,话说的一套一套的!”
许成军笑着捏了捏她的手:“实话咯!能不顾家里反对跟苏教授走,阿姨肯定是重情的人。”
厨房飘来的香味越来越浓。
是无锡菜特有的甜鲜。
沈玉茹端出来的第一道菜就是酱排骨,红亮的酱汁裹着排骨,上面撒着点葱,是用无锡老酱油慢炖了三个钟头的,骨头缝里都浸着香。
接着是清水油面筋塞肉,油面筋是从无锡老家寄来的,咬开能飙出鲜汁。
还有道银鱼炒蛋,嫩得入口即化。
弄不来太湖的银鱼,其他的鱼将就。
摆了满满一桌子,都是沈玉茹提前两天就准备的,连米饭都是用宜兴紫砂锅焖的,喷香软糯。
“尝尝这排骨,”
沈玉茹给许成军夹了一块,语气比刚才温和,“无锡的酱排骨,要选肋排,用冰、黄酒、老酱油慢慢炖,得炖到骨头上的肉一抿就下来才好。我妈以前总说,做菜跟做人一样,急不得。”
话里有话,许成军当没听到。
他咬了一口,甜鲜的味道在嘴里散开,甜的嘬牙子,映着头皮说:“阿姨的手艺真好,比我在合肥吃的无锡馆子还地道。”
合肥有个屁的无锡馆子!
苏曼舒立刻接话:“那当然!我妈做的菜,在我们里弄都是出了名的,上次张阿姨还来借炖排骨的方子呢!”
沈玉茹瞪了她一眼,反而给苏曼舒夹了块油面筋:“就你嘴甜,快吃,别光顾着说话。”
吃饭时,沈玉茹又问起许成军的创作,许成军笑着说:“最近想写一个城市生活的故事,现在都是写农村的,但是城市的生活现状也得有人关注。以后要是有机会,还想写无锡的故事,听曼舒说您老家的园子特别美,说不定能写进小说里。”
“哦想写无锡”
沈玉茹眼里多了点笑意,“我们家以前在无锡有个小园子,里面有棵老玉兰,春天开得满院香。后来我来上海,我妈每年都给我寄玉兰瓣做的香包。你要是真写,我可以跟你说说园子里的旧事。”
许成军赶紧点头:“那太好了,阿姨讲的肯定比我瞎编的真实。”
苏曼舒在旁边偷偷笑,她知道,妈妈这是逐渐认可许成军了。
以前家里来客人,妈妈可从不会主动提无锡的园子,那是她心里最软的念想。
一顿饭,许成军陪着沈玉茹聊文学、聊音乐、聊当前的社会经济,前世锻炼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事,让他游刃有余。
沈玉茹态度也逐渐柔和。
晚饭快结束时,沈玉茹拿出瓶珍藏的无锡黄酒,给许成军倒了小半杯:“这酒是我爸当年给我的陪嫁,存了快二十年了,今天高兴,给你尝尝。”
许成军接过酒杯,酒液透着琥珀色,抿一口,带着点甜香,不烈。
临走时,沈玉茹站在门口,手里拿着袋刚炒好的南瓜子,递给许成军:“下次有空再来,我给你做无锡的芋头,曼舒从小就爱吃。”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