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欧洲多瑙河流域湿地生态修复(3 / 5)

加入书签

放标准,可很多工厂为了降低成本,偷偷排放未处理的废水,去年有 23 家工厂因非法排污被处罚,可处罚力度过小,根本起不到震慑作用;保加利亚政府修建防洪堤坝,可堤坝质量不合格,去年洪水一来,堤坝就坍塌了 12 公里,导致更多村庄被淹;还有五国联合开展的‘多瑙河流域湿地保护计划’,因资金不足和跨境分歧进展缓慢,德国、奥地利主张优先治理水质污染,匈牙利主张优先解决航运问题,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主张优先恢复湿地,五国无法达成一致,计划实施七年来,仅投入了不到 480 亿美元,远低于预期的 3200 亿美元。”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更麻烦的是,五国在湿地保护与经济发展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德国想通过发展汽车制造业增加收入,可汽车工厂排放的废水加剧了多瑙河污染;奥地利想通过发展旅游业增加就业,可湿地退化和河流污染导致游客数量下降 90%;匈牙利想通过改善多瑙河航运促进贸易,可湿地萎缩导致河道淤积,航运能力下降;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想通过发展农业增加粮食产量,可过度开垦湿地导致生态退化;去年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多瑙河流域湿地保护会议,五国代表吵了整整三十五天,最后只通过了一份‘多瑙河流域湿地保护声明’,没有任何强制性措施,连最基本的保护目标都没确定。不过还好,上周五国环境部门和吉普赛族部落联名发来紧急求助函,用的是欧洲卫星传输的加密文件,里面特别提到想借鉴北美洲五大湖流域‘现代技术 + 传统智慧’的模式 —— 吉普赛族世代生活在多瑙河流域,掌握着‘湿地恢复’‘水质净化’‘航运辅助’的传统方法,比如德国吉普赛族的‘水道挖掘’传统,根据多瑙河的水流方向挖掘辅助水道,缓解河道淤积;奥地利吉普赛族的‘植物净水’经验,在河流岸边种植特定的水生植物,净化河水;匈牙利吉普赛族的‘候鸟保护’技术,在湿地里搭建候鸟栖息的巢穴,吸引候鸟回归,这些传统智慧对多瑙河流域湿地修复至关重要。”

陈守义听完,立刻走到办公桌前,拿起加密电话拨通了赵叔的号码。听筒里传来淡水湿地植物培育系统的 “哗哗” 声,夹杂着河道清淤设备测试的 “嗡嗡” 声,显然赵叔正在实验室测试适应温带大陆性气候与航运干扰环境的生态修复设备。“赵叔,有个紧急任务 —— 立刻组建欧洲多瑙河流域湿地生态修复团队。” 陈守义的声音格外坚定,没有丝毫犹豫,“技术方面,把中国多瑙河(注:此处为笔误,应为中国长江、珠江等)流域的湿地修复技术、德国的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和匈牙利的河道清淤技术结合起来改造,重点加两个核心模块:一个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与航运干扰环境适配模块’,多瑙河流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多雪,年均降水量达 600-1000 毫米,航运活动频繁,湿地面临淤积、污染和人为干扰多重压力,设备必须能在温差大、航运干扰、多污染类型环境下稳定运行,外壳要用耐低温、防腐蚀、抗碰撞的钛合金复合材料,内部加装恒温系统和防淤积装置,确保核心部件在 - 20c至 38c之间、泥沙浓度 800mg\/L 以下能正常工作;另一个是‘吉普赛族传统智慧适配单元’,要把吉普赛族的传统经验转化为技术参数,比如德国吉普赛族的‘水道挖掘’算法(根据水流速度确定水道宽度和深度)、奥地利吉普赛族的‘植物净水’模型(计算水生植物种植密度和净化效率)、匈牙利吉普赛族的‘候鸟保护’系统(设计巢穴搭建的位置和数量),这些都要融入设备的智能控制系统里。”

他停顿了一下,又详细叮嘱:“还有,多瑙河流域湿地生态系统与航运活动密切相关,修复工作不能影响正常航运。设备方面,要研发‘航运友好型湿地修复设备’,比如可升降的河道清淤机器人,在货轮通行时升起,避免影响航运,货轮通行间隙下降清淤;还要配备‘低干扰水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