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全球治理攻坚期突破与非洲刚果盆地雨林生态保护(3 / 5)
p>陈守义望着他们的背影,心里清楚,这场刚果盆地雨林保护战,不仅是攻坚期的关键突破任务,更是对全球生态治理技术雨林适配能力的一次重要考验,也是江湾模式向“热带雨林生态保护全球示范”
升级的重要一步。
一、跨洲奔赴:从江湾到刚果盆地的保护准备
迭戈团队乘坐的货轮抵达刚果(金)金沙萨港时,正值当地的雨季清晨,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雨林湿气和泥土腥味,远处的刚果河泛着浑浊的波涛,岸边的椰子树随风摇曳。
刚果(金)环境部代表卢蒙巴、刚果(布)代表恩格瓦、喀麦隆代表姆巴早已等候在港口,三人脸上都带着焦虑。
卢蒙巴穿着印有“守护刚果雨林”
字样的衬衫,率先开口:“刚果(金)东部的非法砍伐还在加剧,昨天又有1oo棵非洲紫檀被砍走,执法队去拦截时,还遭到了武装分子的袭击;刚果(布)那边,采矿点的废水把刚果河支流都污染了,周边村民喝了水后出现中毒症状;喀麦隆的俾格米人部落已经第三次迁徙了,再这样下去,他们就要走出雨林了。”
恩格瓦也叹了口气,补充道:“我们刚果(布)的采矿公司背后有外资支持,政府根本管不了;而且喀麦隆的木材走私通道一直没堵住,每天都有几十辆卡车把木材运往港口。
现在莫洛领已经不愿意和政府合作了,说我们只会说空话,你们一定要帮我们说服他。”
迭戈跟着三人登上越野车,向刚果盆地雨林深处驶去。
沿途的景象让学员们心情沉重——道路两旁的雨林不断后退,裸露的土地上布满了新的树桩,几个穿着迷彩服的非法砍伐者正用链锯切割树木,看到越野车后,立刻扛起链锯躲进了旁边的丛林;远处的采矿点烟雾缭绕,黑色的废水顺着沟壑流入河流,河流两岸的植被早已枯死,只剩下黑色的淤泥;路边的“雨林保护警示牌”
上,珍稀物种的图案被涂鸦覆盖,牌子旁边还散落着几个空弹壳。
“刚果盆地的雨林破坏问题已经存在十五年了,我们虽然一直在努力,但要么是没有技术,要么是没有权力,”
卢蒙巴无奈地说,“现在只能靠你们了,江湾的经验是我们最后的希望。”
越野车抵达喀麦隆境内的俾格米人部落聚居地时,领莫洛和班图人长老卡隆带着八十多名族人早已等候在部落的茅草屋前。
他们穿着传统的兽皮衣物,脸上画着象征雨林的绿色纹路,手里握着用藤蔓编织的采集篮。
莫洛走上前,用带着口音的法语对迭戈说:“我听说你们从中国来帮助我们保护雨林,我们俾格米人把雨林叫做‘生命之母’,它给了我们食物、药材和住所,现在它快消失了,我们愿意和你们一起努力,但你们不能用你们的技术把我们赶出雨林。”
迭戈握着莫洛的手,真诚地说:“莫洛领,我们来这里不是要把你们赶出雨林,而是要和你们一起守护它。
江湾的技术虽然先进,但只有结合你们对雨林的了解,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比如你们的‘植物汁液标记’传统,就能帮助我们快划定禁伐区域,为保护方案提供关键支撑。”
当天下午,迭戈团队在部落旁边搭建了临时保护指挥中心。
赵叔带领的技术团队也已抵达,正在调试智能反盗伐设备和雨林育苗设备。
智能反盗伐设备分为红外监测区、声光预警区、数据传输区三个部分,红外监测区能穿透茂密的植被,识别5oo米范围内的链锯、卡车等盗伐工具,准确率达98;声光预警区会出高频警报声和强光,同时向附近的执法队送定位信息;数据传输区则能通过卫星将盗伐热点区域实时传输到全球治理数据平台。
雨林育苗设备则分为恒温培育区、湿度控制区、共生适配区,每天可培育
株雨林幼苗,能根据不同树种的需求调整温度和湿度,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