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江湾寒冬的全球治理新周期启动与极地生态协同保护(2 / 5)
>
陈守义望着他们的背影,心里清楚,这场极地生态救援,不仅是新周期治理行动的开篇,更是对跨国协作能力的一次重要检验。
老张的极地救援团队与培育基地的跨国项目组学员们抵达北极科考站时,天色正暗,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呼出的白气瞬间凝结成霜。
李教授带着科考人员在站外等候,脸上满是疲惫:“浮冰上的北极熊已经两天没进食了,刚才监测到浮冰又缩小了一圈,现在只剩下5o平方米,情况越来越危急。”
奥拉夫跟着李教授走到观测点,用望远镜望向远处的浮冰:“我们可以用柔性浮桥搭建临时通道,从冰盖边缘延伸到浮冰上,让北极熊自行走到陆地。
但浮冰漂移度太快,浮桥需要实时调整位置,这需要精准的定位数据。”
来自中国的学员林悦打开平板,调出全球治理数据平台共享的洋流数据:“根据俄罗斯科考团队提供的信息,未来12小时内,浮冰会向西北方向漂移5公里,我们可以在漂移路径上提前设置浮桥锚点,等浮冰靠近后再快连接。”
“不行,浮冰的承载能力有限,柔性浮桥的重量可能会让浮冰加破裂,”
来自加拿大的学员艾米摇了摇头,她想起在课堂上学过的“极地生态保护技术”
,“我们可以用轻量化的充气浮体,每个浮体的重量不过1o公斤,再用高强度尼龙绳连接,形成临时浮岛,既不会压碎浮冰,又能为北极熊提供行走通道。”
李教授点点头:“这个方案可行,但充气浮体需要在低温下保持稳定,而且要防止被北极熊的利爪抓破。”
老张这时拿出一个黑色的设备箱:“我们带来了东非草原的智能温控技术,已经改装成‘极地低温保护模块’,可以让充气浮体在-4oc的环境下保持弹性,而且表面覆盖了防穿刺材料,能承受北极熊的重量。
另外,斐济的珊瑚礁修复团队给我们提供了生物胶,一旦浮体出现破损,可以快修补。”
学员们立刻行动起来,分成三个小组:第一组由奥拉夫带领,负责在冰盖边缘搭建浮桥锚点,用gps定位仪实时跟踪浮冰位置;第二组由林悦带领,调试智能温控模块,确保充气浮体在低温下正常工作;第三组由艾米带领,准备充气浮体和生物胶,随时待命修补破损。
寒风越来越大,学员们的手套很快就结满了冰碴,手指冻得几乎失去知觉。
奥拉夫的睫毛上挂着白霜,他一边调整锚点的角度,一边对身边的学员说:“在挪威北部,我们萨米人应对暴风雪时,会用驯鹿皮包裹身体保持体温,你们也可以把备用的防寒服裹在设备上,防止设备冻坏。”
林悦听从建议,让学员们把多余的防寒服剪成小块,包裹在智能温控模块的接口处,果然,设备的运行状态稳定了很多。
“全球治理数据平台上显示,浮冰的漂移度已经减慢到每小时1公里,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搭建浮桥了!”
林悦兴奋地喊道。
当充气浮体全部展开,用尼龙绳连接成临时浮岛时,天色已经微亮。
老张操控无人机,将浮岛缓慢靠近浮冰,艾米则带着学员们在浮岛上铺设防滑垫,防止北极熊行走时滑倒。
“浮岛已经连接到浮冰边缘,北极熊好像注意到了!”
林悦指着望远镜里的画面,激动地说。
只见3只北极熊先是警惕地围着浮岛转圈,鼻子不停地嗅着,过了几分钟,体型最大的那只北极熊小心翼翼地踏上浮岛,试探着走了几步,现浮岛稳定后,才回头叫了两声,另外两只北极熊立刻跟了上来。
学员们屏住呼吸,看着北极熊一步步走上冰盖,直到它们的身影消失在冰原深处,才忍不住欢呼起来。
奥拉夫擦了擦脸上的雪水,笑着说:“这是我见过最有意义的实战考核,比在实验室里做一百次模拟都有用。”
救援结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