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江湾初秋的生态观测总结与跨社区研学成果展(1 / 5)
处暑过后的青衣江湾,风里终于带了几分清爽。
清晨六点,陈守义背着帆布钓包走出楼道时,脚下的银杏叶出“沙沙”
的轻响,混着远处早市新鲜水果的清香,初秋的鲜活气息扑面而来。
他钓包内侧的布袋里,装着小满连夜整理的“江湾盛夏生态观测总结报告”
——封面是少年手绘的荷花塘生态循环图,标注着“花粉-鱼类-水鸟-微生物”
的共生链条,旁边写着一行小字:“让观测数据说话,让生态成果落地”
。
“爷爷!
这里!”
小区门口的银杏树下,小满正踮着脚挥手,怀里抱着一摞“跨社区研学成果展邀请函”
,背上的双肩包侧袋里露出半截新做的“生态数据可视化工具包”
——包含数据图表模板、彩色马克笔、磁性黑板贴,还有一本“数据解读手册”
,扉页贴着盛夏观测的核心数据照片。
少年穿着件焦糖色的薄外套,裤脚沾了点泥点,显然是凌晨去江湾布置成果展场地时蹭到的,却依旧笑得灿烂:“您看邀请函!
今天咱们要做三件事:总结盛夏生态观测数据、推广夏季生态饵料、办跨社区研学成果展,还要邀请周边学校的老师来参观,把江湾的生态经验带进课堂!”
陈守义接过邀请函,指尖拂过内页的成果展流程,心里泛起暖意。
流程表详细划分了“数据复盘会”
“饵料推广会”
“成果展参观”
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标注着负责人和核心内容:数据复盘会由市自然博物馆张教授主持,重点解读荷花-鱼类共生数据;饵料推广会由北社区赵叔牵头,现场演示夏季生态饵料制作;成果展则设置“观测记录区”
“饵料样品区”
“学生作品区”
,全方位展示研学成果。
“做得太周全了,”
他把邀请函放进钓包,“今天的主场地在江湾的观景平台,老张和李师傅五点就去布置展板了,王奶奶带了新熬的‘红枣小米粥’,说是初秋早上喝着暖身,还能给参展人员补充体力。”
“太好了!”
小满蹦了一下,肩上的工具包晃了晃,“我还准备了‘生态数据评分表’,从‘数据完整性’‘分析深度’‘应用价值’三个维度给各社区打分,赢的社区能获得‘江湾生态观测示范社区’称号,还能优先参与明年的研学计划!
一会儿复盘会开始后,您带东社区组做数据汇报,我跟张教授负责数据解读,咱们把盛夏的观测成果转化成可推广的经验!”
两人踩着落叶往江湾走,初秋的江湾像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
岸边的银杏树垂下金黄的枝条,叶子随风飘落,像一群飞舞的蝴蝶;荷花塘里的荷花虽已少了盛夏的繁盛,却依旧有几朵顽强地绽放着,粉色的花瓣映着碧绿的荷叶,偶尔有蜻蜓停在花苞上,翅膀扇动着像架小飞机;江面上的水鸟比夏天多了许多,白鹭、灰鹭在浅滩上踱步,偶尔有鲤鱼跃出水面,溅起的水花落在水面上,泛着一圈圈涟漪,惊起水底的小鱼四散游动。
走了约莫三十分钟,江湾的观景平台出现在眼前。
这里早已热闹起来——老张和李师傅在搭建“数据复盘区”
,用木板拼成的长桌上摆着投影仪、笔记本电脑和磁性黑板,旁边立着十几块展板,上面贴着盛夏观测的照片、数据图表和学生记录;王师傅和赵叔在整理“饵料推广区”
,桌子上摆着制作夏季生态饵料的食材、工具和成品样品,旁边贴着“饵料制作步骤”
示意图;小林和小周在布置“成果展参观区”
,用红色绒布划分出三个展区,每个展区都摆着玻璃展柜,里面放着观测记录本、饵料样品和学生的生态绘画作品;甚至连区教育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