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江湾初秋的夏令营结营与生态传承深化(1 / 5)
处暑过后,青衣江湾的风里终于带了几分清爽。
清晨六点,陈守义背着帆布钓包走出楼道时,脚下的银杏叶出“沙沙”
的轻响,混着远处早市新鲜水果的清香,初秋的鲜活气息扑面而来。
他摸了摸钓包内侧的布袋,里面装着小满连夜整理的“夏令营结营仪式流程手册”
——封面是少年手绘的结营场景图,孩子们举着生态观察手册和渔获标本,老钓友们站在旁边微笑,旁边写着一行小字:“在江湾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守护自然的初心”
。
“爷爷!
这里!”
小区门口的银杏树下,小满正踮着脚挥手,怀里抱着一摞“夏令营成果汇编”
,背上的双肩包侧袋里露出半截新做的“结营纪念徽章”
——徽章是圆形的,正面刻着江湾荷叶塘的图案,背面写着“江湾生态小卫士”
,系着的浅棕色绒绳在风里轻轻飘。
少年穿着件焦糖色的薄外套,裤脚沾了点泥点,显然是凌晨去江湾布置结营场地时蹭到的,却依旧笑得灿烂:“您看成果汇编!
我把这五天的生态观察记录、饵料大赛配方、学员成长日记都整理进去了,还加了‘生态实践照片墙’,一会儿结营仪式上给大家,作为纪念!”
陈守义接过成果汇编,指尖拂过内页的彩色照片,心里泛起暖意。
汇编里不仅有“每日教学复盘”
——从第一天的鱼类识别到第五天的生态钓法实践,每节课的重点、学员反馈、改进方向都记录得清清楚楚;还有“学员成长档案”
,每个孩子的生态知识掌握程度、钓技进步、实践心得都有详细标注,七岁的朵朵档案里还贴着她第一次成功放生小鱼苗时的笑脸照片;最后几页是“年鉴初秋专题素材”
,精选了二十篇学员写的《江湾生态观察日记》和五份获奖饵料配方,准备收录进《江湾钓鱼年鉴》初秋专题。
“做得太用心了,”
他把汇编放进钓包,“今天的结营仪式和跨社区生态钓技交流会都在江湾的荷叶塘,老张和李师傅五点就去布置了,王师傅带了新熬的‘红枣小米粥’,说是初秋早上喝着暖身,还能给大家补充体力。”
“太好了!”
小满蹦了一下,肩上的纪念徽章晃了晃,“我还准备了‘生态钓技成果赛’规则,分‘生态探索组’和‘钓技实践组’,‘生态探索组’比生态知识问答,‘钓技实践组’比生态饵料钓获重量,赢的组能获得‘江湾生态小钓手’奖杯!
一会儿结营后,咱们还要办跨社区生态钓技交流会,让获奖饵料的选手分享配方,老钓友们分享初秋钓技,把生态钓法推广到更多社区!”
两人踩着落叶往江湾走,初秋的江湾像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
岸边的银杏树垂下金黄的枝条,叶子随风飘落,像一群飞舞的蝴蝶;荷叶塘里的荷花虽然少了些,却依旧有几朵顽强地绽放着,粉色的花瓣映着碧绿的荷叶,偶尔有蜻蜓停在花苞上,翅膀扇动着,像一架架小小的飞机;江面上的水鸟比夏天多了许多,白鹭、灰鹭在浅滩上踱步,偶尔有鲤鱼跃出水面,溅起的水花落在水面上,泛着一圈圈涟漪,惊起水底的小鱼四散游动。
走了约莫三十分钟,江湾的荷叶塘出现在眼前。
这里早已热闹起来——老张和李师傅在搭建“成果展示台”
,用木板拼成的平台上铺着红色的绒布,上面摆放着学员们的生态观察手册、渔获标本、饵料大赛作品,还有小满制作的“夏令营教学纪录片”
播放设备;王师傅和赵叔在整理“结营物资区”
,桌子上摆着纪念徽章、成果汇编、红枣小米粥,旁边还放着几个保温桶,里面装着刚煮好的茶叶蛋;小林和小周在布置“生态钓技交流区”
,摆着十几套生态钓组和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