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 江湾初秋的青少年钓鱼夏令营与文化深耕(4 / 5)

加入书签

手紧紧握着钓竿,在老张的帮助下,慢慢往上提——一条三斤多的鲤鱼被钓了上来,银灰色的鳞片在阳光下闪着光,尾巴还在轻轻摆动。

“我钓上鲤鱼了!

我钓上鲤鱼了!”

小宇高兴得跳起来,举着钓竿向周围的人展示,引得其他学员纷纷围过来看,眼里满是羡慕。

小满赶紧跑过去,给小宇递了一张“钓鱼小能手”

奖状:“小宇真棒!

第一次钓鲤鱼就这么厉害,继续加油哦!”

小宇接过奖状,高兴得合不拢嘴,赶紧让老师把鱼放进水桶里,继续下钩。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学员们陆续有了收获。

“小鱼苗组”

的朵朵钓上了一条二两多的鲫鱼,是“小鱼苗组”

的第一个渔获;“小钓手组”

的浩浩钓上了一条一斤多的草鱼,虽然不大,却也让他兴奋了好久;其他学员也或多或少有收获,有的钓上了白条鱼,有的钓上了小鲫鱼,每个孩子的水桶里都渐渐有了收获。

傍晚六点,一天的夏令营活动结束。

学员们拿着观察手册和渔获,依依不舍地跟老师和钓友们道别。

有的孩子说明天要早点来,继续学逗钓;有的孩子说要把今天的观察记录做成手抄报,带到学校分享;还有的孩子问明年还能不能来参加夏令营,让小满和老钓友们心里暖暖的。

送走学员后,小满和老钓友们开始整理今天的教学素材——把学员们的实验记录、观察笔记收集起来,准备放进《江湾钓鱼年鉴》的“青少年钓鱼专栏”

;把学员们钓鱼的照片、视频分类保存,计划做成夏令营纪录片,下次活动时播放。

“今天大家都辛苦了,”

陈守义看着忙碌的众人,笑着说,“咱们晚上在凉亭里简单吃点,然后开个会,总结今天的教学,调整明天的计划。”

众人纷纷响应,王奶奶去附近的餐馆订了盒饭,李师傅和王师傅则整理今天的教具,老张和小满则汇总学员们的反馈——有的学员希望增加“鱼类知识小课堂”

,有的希望多做饵料实验,有的则希望晚上的故事分享会能听更多江湾的钓鱼故事。

晚上七点,众人坐在凉亭里吃晚饭,一边吃一边讨论明天的调整计划:明天上午增加“鱼类知识小课堂”

,由陈守义负责讲解江湾常见鱼类的习性;下午增加“饵料配比实验”

,让学员们亲手调配不同比例的花生酱玉米饵料;晚上的故事分享会,由老张和李师傅分享他们年轻时的钓鱼故事。

小满认真地把计划记在笔记本上,还在旁边画了简单的流程图,确保明天的活动顺利开展。

陈守义看着小满认真的样子,心里满是感慨。

从去年春天的几个人钓鱼,到如今的青少年夏令营,江湾的钓鱼文化不再是成年人的专属,而是变成了能让孩子成长、让自然传承的载体。

而小满,就是这个载体的核心,用他的热情、创意和用心,让江湾的故事被更多人知道,让江湾的文化被更多人传承。

晚上九点,众人收拾好东西,往家走。

初秋的晚风带着芦苇的清香,吹在脸上格外舒服。

小满走在中间,手里拿着学员们的观察手册,还在跟大家讨论后天的“江湾生态手抄报比赛”

;陈守义、老张和李师傅走在旁边,聊着今天学员们的进步,脸上满是笑容;王奶奶则跟在后面,手里拿着空竹篮,还在跟大家说着明天要带更多的绿豆粥,让学员们有足够的体力学习。

回到小区,众人在门口道别,约定明天早上五点准时到江湾,准备第二天的夏令营活动。

小满和陈守义回到家,老伴早已做好了夜宵,桌子上摆着一碗热腾腾的面条,还有一盘切好的水果,香味弥漫了整个屋子。

“今天夏令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