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朝堂之争曹操的抉择(3 / 5)
第三刻清册行稳。”
荀彧道,“夜封不兑照旧。
押案不过夜,坏名先押不押人。
诸官有联名上书,请主公开刀。
臣请先定底线四条:粮、盐、印、庙桥心,三月内不得动。
三日内,盐、木、石如数给前线。”
“臣附议。”
程昱拱手,“豪右可用,不可任。
四手并用:市牵、法束、利诱、兵压。
今日该的是束,是‘度’,不是‘乱’。”
“臣等不认。”
那尚书郎起身,“郭祭酒以术惑众,扰市伤商,伤我之‘利’,坏我之‘息’。
若再纵之,后方先乱。”
曹操不看他,却看郭嘉。
两人对视极短。
郭嘉把目光收回,低低一咳。
那一声咳像风撞到钟,薄薄的一响。
“奉孝。”
曹操道,“你可有一言?”
“没有。”
郭嘉竟笑了一下,“我只有两件事要做,一是三日内给足盐、木、石。
二是让这座城三月内不翻。”
曹操眼中掠过一丝很浅的笑,似有似无。
笑未落,他把手按在状纸上,按得很轻,“状我收下,底线我许下。
三日为急,三月为期。
三日误军者,无论谁,当斩。
三月乱阵者,无论谁,当出城。”
话音落地,风又动了。
还不等人缓过气,曹操又补了一句:“此线,为我护民,不为你们护官。”
那尚书郎的脸白了一寸,县丞的嘴角绷成一条线。
程昱低头,眼里露出一丝快意,却非常短。
荀彧长出一口气,又立刻把气提起来,不给自己“松”
的机会。
曹操把状纸折了一折,交回荀彧:“文若,你拿着,挂在庙前。
谁要挟印,谁要逼民,都拿这纸照照脸。
若有人借我之名,自行开仓,自移关防,自坏庙桥心,张辽、典韦,按军法。”
“喏。”
张辽与典韦齐声。
“夏侯惇。”
曹操转向那位单眼猛将,“延津催度,要的是‘快’。
城里要的是‘稳’。
你带一队,别在城里游走,在城外巡线。
谁在城外以‘市’扰军,以‘军’扰市,斩。”
“喏。”
“诸公。”
曹操最后看向文臣,“今日各人言尽于此。
朝堂之争,不许落到庙前粥棚。
粥棚的火若一日不熄,我曹孟德的心便一日不乱。”
他没有再讲大道理,只把最朴素的一条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话是粗话,意却稳。
殿里“是”
的应声齐了一片。
刚刚还硬得瓷的几张脸,表情像被人用温水抚了一次,硬劲压下去一层。
会散,众官分作两股水,各自涌向要去的地方。
有人去照影柜对第三刻清册,有人去问名亭添椅子,有人去粥棚添姜。
张辽去点巡线的兵,典韦去量“度”
。
夏侯惇出门就上马,铁蹄抬起时溅起一滩细碎的光。
荀彧把状纸卷起,交给门下,亲自走到庙前,吩咐把它挂在庙桥心的木柱上。
他又添了一行细字:三月为期,三日为急。
收笔后,他按了一下指印。
指印不红,却让木牌沉了一分。
他看了一眼粥棚那口锅,锅里的白气像一面小小的幡。
他忽然懂了曹操方才那句“粥棚不熄,心不乱”
,知道那是“线”
的另一端。
殿后回廊里风更直了。
郭嘉没有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