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朝堂之争曹操的抉择(2 / 5)

加入书签

p>

回报一件件明明白白,像一条条缝在城皮底下的线。

“诸公,”

荀彧抬头,“不是每一条线都要缝在脸上。

缝在皮底下,皮才稳。”

“稳?”

县丞冷笑,“外面狼渡,旗连三面。

稳在此处,乱在彼处。

郭祭酒的‘术’,到底是护城,还是护他?”

殿外一阵风推进来,吹动帘影。

帘后白帛上的四问轻轻一颤,像有人在纸后面抬了抬手。

郭嘉这才进殿。

他不急,步子轻。

袖里压着咳,唇边没血,眼底的光像在风里淬过。

他没有看状纸,先看钟。

钟的皮很旧,撞点新换。

他向荀彧微微一颔,向程昱点了点头,又向夏侯惇、张辽、典韦各看了半眼。

像把线从每个人身上拦过一遍。

“奉孝。”

荀彧开口,“诸公有问。

十罪具陈。

你用术取名,用名逼术。

此术可守三月?”

郭嘉没有答。

他抬起手,朝殿外的照影柜指了一指,声音很淡:“把灯挪半寸。”

吏员会意,去挪。

灯芯短了一分,柜面光平了。

光一平,柜边那块木牌上的“缓”

字显得更柔。

柔不是软,是一种不让人握疼的韧。

“诸位。”

郭嘉这才把目光收回,“三件事,先分清:第一,市法护‘久’,兵事要‘急’。

久与急,不相害。

第二,底线护‘不翻’。

不翻,才能久。

第三,‘术’是线,‘名’是麻。

线要缝得紧,麻要垫得足。

麻足,刀不易切破布。

诸位若以为术害名,请把昨夜的三份回报念给你们自己听一遍,再问一遍心。”

“空话。”

县丞哼了一声,“狼在北岸跑,旗插了三面。

你在这里讲灯。”

“灯就是旗。”

郭嘉转头看他,“你害怕的,不是我的‘术’,是你的‘快’不能按在我的‘稳’下面。

你怕被慢住。

可慢,是为了让你明日的快,不会把自己绊倒。”

“够了。”

尚书郎按住案,“我们要的不是这等言辞。

我们要主公明断。

郭祭酒若误前线半日,军法从事。”

“军法从事。”

程昱也不让,“但要记清,误的是‘给’,还是‘言’。

若给到了,言仍不止,那便是‘挟名行印’。”

争到这里,殿外号角一声,夏侯惇抬手止声。

典韦把链横在两步之外,像给风量尺。

张辽很自然地往门口退半步,给将至之人让出一条直线。

曹操穿一件素色常服进殿,腰间只束了根绦,步子不快也不沉。

人未至,气先稳。

他把手在案上一按,像把殿里的风都按了一下。

众人起立,齐声:“主公。”

“坐。”

他只说一字,所有人便都坐下。

殿里静极了,连照影柜多出来那一线“稳光”

都能听见。

“延津如何?”

曹操先问军情。

“北岸小哨尽易手。”

张辽抱拳,“十七处小渡已换新印。

对岸旗连三面,徐军不入村,不点火。

狼渡已成。”

他说到“狼渡”

两个字时不加评语,像念一个天气。

曹操“嗯”

了一声,转向荀彧:“庙市之法,行到哪一步?”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