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文官的兵变荀彧的底线(6 / 6)
眼,没有礼数的虚言。
程昱先开口:“文若昨夜上书,我在场。”
郭嘉点头:“我知。
底线,立得好。”
“你不怒?”
“怒什么?”
郭嘉笑,笑里带咳,“他是线,我是刀。
刀快,线稳。
快的人要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慢,稳的人要知道什么时候该放。
我们要的,是布,非刀非线。”
“但刀和线都可能勒破这块布。”
程昱说。
“所以——”
郭嘉望向庙桥心,“底下那层‘麻’要足。
麻,是民,是名,是那两张椅,是姜汤,是盐星,是‘押不过夜’。
麻足,布就不易裂。”
两人并肩无言。
远处钟声敲了一下,不重,却敲在每个人的心骨上。
夜里回潮,雨意又微。
问名亭旁的椅子上坐了两个来写字的年轻人,一人是“学账”
的,一人是“搬柜”
的。
前者写得慢,后者写得快。
鸩提灯从他们面前走过,罩低了半寸。
灯不照脸,只照手。
快的人手在光里慢了一点。
慢的人手在光里稳了一点。
“坐着,才不乱。”
她在心里轻轻说了一句,像对他们说,也像对自己说。
——
第三日清晨,前线要盐、要木、要石的催单到了。
庙中诸曹一齐动。
午清册第三刻,荀彧亲自押印,把“盐米比”
的页脚重描一笔。
押完,他把手伸到桌下,摸到那只刻“清”
的小环,压了压。
手心热,环冰凉。
他知道,他的底线,真正开始接受考验,是从这一刻起。
他转身出庙,正对上郭嘉的目光。
两人都没说话。
郭嘉先移开视线,轻轻咳了一声。
荀彧忽然想到一件小事:昨夜他在状纸背面用极小的字写了四个字——“功成不居”
。
他没有告诉任何人,也没有告诉郭嘉。
他只把那四个字留给三个月后的自己。
他上马,雨丝打在甲袖上,出细细的声。
许都醒了,盐火、鼓点、灯影、坐椅与薄薄的纸,一起在呼吸。
“文官的兵变”
,没有刀光血影。
它以纸为刃,以印为盾,以问为矛,以椅为城。
荀彧用他那条看不见的线,把乱绪一束又一束地缝进去,留缝,留气,留活路。
他的底线,不是把人推到墙角,是在墙与墙之间丈量出一个能坐下的“度”
。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