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7章 存在的测不准原理(1 / 2)

加入书签

存在的测不准原理

——粤语诗《n维嘅波粒二象性》的量子诗学阐释

文元诗

【引言:方言与量子纠缠的诗学现场】

当粤语这种承载着古汉语音韵的方言,与量子物理的波粒二象性概念在诗中相遇,树科的组诗便构成了一个独特的阐释空间。

这组创作于粤北韶关的诗歌,恰似薛定谔那个着名思想实验的方言变奏——在"

睇到"

与"

睇唔到"

的叠加态中,岭南的猫狗晚霞与量子测量的哲学难题形成了奇妙的互文。

诗人用粤语特有的语助词"

哈噈嘟"

等构建的声波振动,本质上是在进行一场关于存在本质的诗学测不准实验。

【第一章:方言音韵的波函数坍缩】

粤语保留的入声韵尾(如"

咗嗱"

)与语助词的绵长尾音,共同构成了诗歌的声波特性。

在《哲学嘅波粒二象性》中,"

猫哈,狗哈粒哈……"

的重复咏叹,令人想起杜甫"

自在娇莺恰恰啼"

的音韵质感,但树科通过粤语特有的语气助词,实现了从经典诗歌的确定性韵律向量子诗学概率性声波的转变。

当"

睇到嘅存在喺度"

的肯定句式遭遇"

冇睇,唔睇,睇唔到"

的三重否定,诗歌的语音波函数开始坍缩——这种通过方言音韵实现的量子测量,比白居易《琵琶行》"

此时无声胜有声"

的经典意境更接近海森堡测不准原理的本质。

【第二章:岭南物象的量子叠加态】

组诗中的"

猫狗晚霞"

并非简单的比兴之物,而是承载着量子态叠加的诗学载体。

在《科学嘅波粒二象性》里,"

生生猛猛"

的岭南生命律动,与"

猜测嘅概率啦规律啦"

形成经典与量子世界的对话。

这种物象处理方式,既延续了屈大均《广东新语》对岭南风物的纪实传统,又暗合尼尔斯·玻尔关于"

观测创造实在"

的量子哲学。

当诗人说"

睇到咗,噈有咗"

时,他其实在用粤语的即时性语法(噈=就)演示波函数坍缩的诗学现场,比王阳明"

岩中花树"

的哲学寓言更贴近量子力学的观测者效应。

【第三章:声气语调的粒子性显影】

粤语诗歌特有的声调系统(九声六调),为波粒二象性的诗学转换提供了语音学基础。

在《政学嘅波粒二象性》中,"

报唔报告嘟唔喺梗紧要"

的懒音处理,通过声调的模糊化实现语音的粒子性衰减。

这种通过方言声调变化实现的诗学策略,与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

的齿音密集化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树科更进一步:粤语的变调现象(如"

波波"

的叠词变调)本身就在演示"

粒睇成咗波"

的量子现象。

这种声调粒子在诗歌场域中的运动轨迹,恰如费曼路径积分中那些概率性跃迁的电子。

【第四章:语法结构的量子纠缠】

粤语特有的语法结构(如重复否定"

唔睇,睇唔到"

、倒装句"

至紧噈方向"

)创造了独特的量子纠缠诗学。

在三组诗中,"

睇"

这个动词通过粤语特有的否定形式变化,演示了观测行为如何影响实在的本质。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