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章 粤语诗十五月光十六圆的诗学意蕴赏析(1 / 5)

加入书签

《十五月光十六圆》(粤语诗)

文树科

光喺十五

十六满咗……

天狗食月

凡人赏月……

月月月月

光光光光……

《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2o251o5粤北韶城沙湖畔

粤语诗《十五月光十六圆》的诗学意蕴赏析

文阿蛋

一、引言:粤语诗的独特诗学空间与《十五月光十六圆》的出场

在中国诗歌漫长的展历程中,语言始终是诗歌艺术表达的核心载体之一。

从《诗经》的四言古体,到唐诗宋词的格律严整,再到现当代诗歌的语言革新,不同语言形式为诗歌开辟了迥异的审美疆域。

粤语作为中国南方极具特色的方言,其保留的古汉语语音、独特的词汇体系与韵律节奏,为诗歌创作提供了别样的诗学空间。

树科先生的粤语诗《十五月光十六圆》,以极简的篇幅、凝练的语言,将“月亮”

这一传统诗歌中的经典意象,置于粤语的语境之中,既延续了古典诗词的文化意蕴,又融入了现代的观察与思考,成为粤语诗创作中一则值得深入探析的范例。

《十五月光十六圆》篇幅甚短,仅三小节十二字,却如一幅意蕴深远的水墨小品,留白处皆有深意。

“光喺十五十六满咗……”

开篇两句,以粤语特有的判断词“喺”

与动态助词“咗”

,勾勒出月亮圆缺变化的自然现象。

“天狗食月凡人赏月……”

则引入了神话传说与人间百态,形成了验与经验的对照。

“月月月月光光光光……”

以叠词收尾,在语言的重复中营造出绵延不绝的诗意。

接下来,本文将从语言特色、意象内涵、诗学传统三个维度,对这诗歌进行深入赏析。

二、语言特色:粤语的韵律之美与极简的表达艺术

(一)粤语词汇的独特韵味

粤语作为一种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特征的方言,其词汇与语法体系都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存在显着差异,这种差异为诗歌创作带来了独特的韵味。

在《十五月光十六圆》中,诗人精准地运用了粤语中的核心词汇,让诗歌在语言层面就具备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与古典意蕴。

“光喺十五”

中的“喺”

,是粤语中最常用的判断词,相当于普通话的“在”

“喺”

字的音为“hei2”

,声调平缓,与“光”

(g91ong1)、“十五”

(sap?ng?)的音搭配,形成了抑扬顿挫的韵律感。

相较于普通话“光在十五”

的直白表述,“喺”

字更显口语化与生活化,仿佛是诗人在月下随性的呢喃,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而“十六满咗”

中的“咗”

,是粤语中的动态助词,用于表示动作的完成,相当于普通话的“了”

“满咗”

一词,简洁地传达出月亮在十六日圆满的状态,“咗”

字的加入,让“满”

这一静态的状态有了动态的过程感,仿佛能看到月亮从十五的“未满”

到十六的“圆满”

的渐变,赋予了自然现象以生命的律动。

这种对粤语词汇的运用,并非简单的方言堆砌,而是诗人对语言表现力的深刻把握。

正如钱钟书在《谈艺录》中所言:“语言有工拙,而无古今;有真伪,而无雅俗。”

诗人选择粤语作为创作语言,正是看中了粤语词汇中蕴含的独特表现力,让诗歌在表达上更具张力与韵味。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