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章 粤语诗圆的诗学赏析(4 / 7)

加入书签

怀人、忧国、伤时等复杂情感,形成了丰富的“月文化”

传统。

树科的《圆》作为一现代粤语诗,并未割裂与这一文化传统的联系,而是在继承古典“月意象”

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生活与地域文化,对其进行了创造性的转化,使其焕出新的时代活力。

在思乡怀人这一文化内涵的传承上,《圆》延续了古典诗词中“月是故乡明”

的情感逻辑,却又以更平实、更贴近现代生活的方式进行表达。

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写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将对故乡的思念寄托在故乡的月亮上,认为故乡的月亮比别处的更明亮;而《圆》中“屋企月,家家月”

一句,虽没有直接表达思乡之情,却通过“屋企月”

(家里的月亮)这一表述,将月亮与“家”

紧密联系在一起——无论身在何处,人们心中最牵挂的,始终是家里的那轮月亮,它代表着家的温暖与团圆。

这种情感表达,与古典诗词中的思乡怀人之情一脉相承,却又去掉了古典诗词中那种浓郁的离愁别绪,更多的是一种对家的温馨向往与对团圆的朴素追求,更符合现代社会人们对家庭的情感需求。

在对生命与时空的思考上,《圆》继承了古典诗词中“月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

这一主题,却以更豁达、更积极的态度进行诠释。

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通过“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的对比,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与对宇宙永恒的敬畏;而《圆》中“月嘅圆千万年”

一句,同样指出了月亮的永恒性,但诗人并未因此而产生对人生短暂的悲叹,而是通过“唔圆嘅,嘟喺月”

的认知,引导读者关注事物的本质而非外在形态,关注当下的生活而非对永恒的执着。

这种对生命与时空的思考,既继承了古典诗词的深度,又融入了现代社会的生命哲学——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不必为生命的短暂而焦虑,只需珍惜当下,接纳生命中的圆满与缺憾,便能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幸福与满足。

在神话意象的运用上,《圆》继承了古典诗词中“玉兔”

这一月亮神话意象,却又将其与现代生活元素相结合,赋予其新的意义。

在古典诗词中,“玉兔”

往往与嫦娥、桂树等意象一同出现,营造出浪漫而神秘的神话氛围,如李商隐《嫦娥》中的“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便以玉兔捣药的神话为背景,表达了对嫦娥孤独的同情;而《圆》中“白玉兔”

与“金蠄蟝”

“柴米油盐酱醋茶”

并列出现,将神话中的玉兔从高远的天宫拉回到平凡的生活之中,让它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神话符号,而是与青蛙、柴米油盐等生活元素共存的自然与生活的一部分。

这种对神话意象的生活化转化,既保留了古典神话的浪漫色彩,又让诗歌更贴近现代生活,体现了现代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传承。

此外,《圆》还将粤语地域文化与古典“月文化”

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融合。

粤语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其务实、乐观、贴近生活的文化品格,在《圆》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诗中没有古典诗词中那种华丽的辞藻与复杂的典故,而是用粤语口语化的表达,将古典“月意象”

与岭南人的生活态度相结合——不追求虚无缥缈的永恒,而是珍惜当下的团圆;不纠结于月亮的圆缺,而是接纳生活的本真。

这种地域文化与古典文化的融合,让《圆》中的“月意象”

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成为连接古典与现代、传统与地域的桥梁。<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