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章 禅韵凝诗(1 / 8)

加入书签

《菩提心身》(粤语诗)

——写喺读五、六祖歌偈

菩提心身心,

心身心菩提;

尘明尘明世,

明世尘明尘!

《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2o251o2粤北韶城南华曹溪畔

禅韵凝诗

——粤语诗作《菩提心身》的诗学与禅理赏析

文阿蛋

一、序论:诗与禅的相遇——在南华曹溪畔的文字禅思

粤北韶城南华曹溪畔,历来是禅宗文化的重要源地。

六祖慧能在此弘法三十七年,以“明心见性”

的顿悟思想开启了中国禅宗的新篇章,其《坛经》中记载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等歌偈,更是成为穿透千年时光的禅学经典。

2o25年1o月2日,一题为《菩提心身》的粤语诗诞生于这片禅意浸润的土地,收录于《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

诗作以短短四句二十字,承继五、六祖歌偈的禅思脉络,以粤语特有的音韵节奏,构建起一个循环往复、意境圆融的禅诗世界。

在诗学传统中,禅与诗向来有着深厚的渊源。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以禅喻诗”

,主张诗歌应如禅悟般“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更是以“诗佛”

之姿将禅意融入笔墨,达到“诗中有禅,禅中有诗”

的境界。

《菩提心身》作为一以禅宗歌偈为创作缘起的粤语诗,既延续了中国禅诗的精神内核,又借助方言的独特韵律,为禅诗创作开辟了新的路径。

本文将从文本解析、禅理溯源、诗学特质、方言价值四个维度,对《菩提心身》进行全面赏析,探寻其在传统与现代、禅理与诗性之间的融合之道。

二、文本解析:循环往复的语言结构与意象内涵

《菩提心身》全诗仅四句,二十字,却在极简的篇幅中蕴含着丰富的语义层次和循环往复的结构美感。

其文本为:“菩提心身心,心身心菩提;尘明尘明世,明世尘明尘!”

从语言结构来看,诗作采用了回环往复的句式,通过词语的移位与重复,构建起一个封闭而又开放的语义空间,这种结构既呼应了禅宗“圆融无碍”

的思想,又赋予诗歌强烈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一)“菩提”

与“心”

:核心概念的解构与重构

诗的前两句以“菩提”

和“心”

为核心意象,通过词语的重复与移位,展现了“菩提”

与“心”

之间的辩证关系。

第一句“菩提心身心”

,将“菩提”

与“心”

交织在一起,“心身”

二字的重复,既可以理解为“以菩提之心观照身心”

,也可解读为“身心之中本具菩提”

这里的“菩提”

源自梵语“bodhi”

,意为“觉悟”

,是禅宗修行的核心目标;而“心”

则是禅宗“明心见性”

思想中的关键概念,六祖慧能曾言:“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坐禅?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

(《坛经?疑问品》)在慧能看来,“心”

是觉悟的本源,一切修行最终都要回归到对“心”

的体认。

第二句“心身心菩提”

则将语序倒置,以“心身”

起笔,以“菩提”

收尾,形成了与第一句的回环。

这种倒置并非简单的词语重复,而是在语义上的深化:如果说第一句是“从菩提到心身”<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