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解构与越(1 / 8)

加入书签

《谂谂计仔》(粤语诗)

文树科

学科,学哲,学诗

反过嚟睇,反过来啦喂!

唔系噈正喺:

科学!

哲学!

诗学咩!

听话,睇戏,谂嘢

唔使办法,冇套路嘅

同老板,阔佬,官爷

炒咗佢!

咪借!

唔识!

仲有冇心水?

嘟要乜心术?

仲有一招半式:

心度冇世,世界消失……

《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2o25726粤北韶城沙湖畔

解构与越

——树科粤语诗《谂谂计仔》的诗学阐释

文阿蛋

在当代粤语诗歌创作版图中,树科的《谂谂计仔》以其凝练的语言、颠覆性的思维与深刻的生存哲思,成为极具解读价值的文本。

这收录于《诗国行》(2o25年7月26日粤北韶城沙湖畔版)的短诗,以粤语特有的韵律与质感,构建起一个从认知重构到生存反抗,再到精神脱的完整思想谱系。

本文将从语言诗学、认知逻辑、生存哲学与美学建构四个维度,结合中外诗学理论与哲学思想,对这诗进行细致拆解与深度阐释,探寻其在当代方言诗歌创作中的独特价值与启示意义。

一、粤语韵律的诗性激活:方言作为诗歌的精神母语

方言诗歌的核心价值,在于其能够突破普通话的语言惯性,激活潜藏在地域文化基因中的审美密码。

《谂谂计仔》对粤语的运用,并非简单的语言选择,而是将方言的音韵特质、词汇肌理与诗的情感节奏、思想脉络深度融合,构建起独属于粤语文化圈的诗性空间。

从诗学理论来看,海德格尔提出“语言是存在之家”

,而方言作为更具地方性与私密性的语言形态,更是特定地域群体存在经验的直接载体。

树科对粤语的运用,正是通过这种“地方性语言”

,让诗歌回归到更本真的存在体验之中。

诗的开篇“学科,学哲,学诗”

,以三个结构相同的名词短语构成排比,粤语中“科”

(fo1)、“哲”

(it3)、“诗”

(si1)的音,分别为高平调、高入调与高平调,声调的起伏变化形成了自然的韵律节奏。

这种韵律并非刻意雕琢的押韵,而是依托粤语自身的声调系统形成的“自然韵”

,正如朱光潜在《诗论》中所言:“诗的韵律起于情感的自然节奏”

,树科在此处正是通过粤语声调的自然节奏,传递出一种对知识体系的理性审视态度。

随后“反过嚟睇,反过来啦喂!”

一句,“嚟”

(1ai4)、“喂”

(91ai6)作为粤语中极具口语色彩的语气词,既打破了开篇排比的庄重感,又以亲切的口吻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形成了“理性审视”

与“口语对话”

的张力。

这种张力的营造,恰恰体现了粤语诗歌“雅俗共生”

的特质——既能够承载深刻的思想,又不失方言特有的生活气息。

再看“唔系噈正喺:科学!

哲学!

诗学咩!”

一句,“唔系”

(4hai6,不是)、“噈”

(au6,就)、“正喺”

(g3hai6,正是)等粤语常用词汇的运用,让诗歌的表达更具生活质感。

其中“咩”

(1)作为句末疑问语气词,在此处并非真正的疑问,而是带有肯定与强调的意味,这种语气词的特殊用法,是普通话难以精准传达的。

正如王力在《汉语方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