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方言的诗学抵抗与存在之问(1 / 2)

加入书签

方言的诗学抵抗与存在之问

——树科《有冇》的粤语诗性空间探赜

文元诗

在当代汉语诗歌的版图中,方言写作始终是一条隐秘而汹涌的暗流。

粤语诗歌作为其中极具张力的分支,既承袭了古汉语的音韵肌理,又融入了现代性的精神困境。

树科表于《诗国行》的粤语诗《有冇》,正是这样一以方言的肉身承载哲学之魂的典范之作。

全诗通过粤语特有的语法结构与虚实相生的意象群,构建了一个关于存在确认与人际疏离的隐喻空间,在看似简单的对话体框架下,完成了对现代科技社会中人类本质关系的深刻诘问。

一、方言的诗性转码与语言本体论

粤语作为保留中古汉语音韵特征最完整的方言之一,其诗歌创作天然携带语言考古学的意味。

《有冇》开篇即以双重否定建构语义场域:“唔讲电子,粒子唔话镜像,屏幕……”

这种拒绝言说的姿态,恰是对科技词汇宰制现代语言体系的反抗。

诗人刻意选用“电子”

(d6i2)、“粒子”

(1ap1i2)等科技名词的粤语音,与后续“你”

(nei5)、“我”

(ngo5)等人称代词形成音韵上的钝化对比——前者呈现齿音与塞音的交织,后者则以鼻音与软腭音为主,在语音层面就完成了科技冷漠感与人性温度感的对立。

更值得深究的是标题“有冇”

(jau5ou5)的哲学负载。

这个粤语特有的正反义复合词,既是对《老子》“有无相生”

的现代呼应,又暗合海德格尔对“存在”

(se)与“无”

(nichts)的辩证思考。

诗中重复出现的“有冇”

疑问句式,实则构建了一个存在主义的叩问框架:当现代人被数字化存在(电子、镜像)包围时,何种接触能证明生命的本真状态?这种方言特有的表达方式,恰如本雅明所说的“纯语言”

(reesprache)状态,在标准汉语难以触及的缝隙中,打开了新的思辨维度。

二、科技异化下的身体哲学与镜像悖论

诗歌第二段以“噈讲”

(即“只讲”

)的排比句式,将焦点从科技意象转向人际关系:“噈讲你,喺可能噈话我,嘟可能……”

粤语副词“喺”

(hai6,是)与“嘟”

(dou1,都)的运用,在语法层面就呈现出判断与或然性的交织。

这种语言特性恰好服务于诗歌的哲学主题——在祛魅化的科技时代,人际间的存在确认变得愈模糊与不确定。

“碰撞”

与“接触”

的物理学意象在此被赋予现象学意义。

诗人刻意选用这两个既可作物理解又可作心理解的词汇,暗合梅洛-庞蒂的身体间性理论:真正的存在需要通过他者的身体来确认。

但现代性困境在于,当“屏幕”

与“镜像”

成为人际中介时,这种身体接触已被异化为虚拟的、非触感的数字交互。

粤语特有的动词“郁到”

(juk6dou3,动到)更强化了这种焦虑——动作是否真实生?运动是否引实质接触?这些疑问最终都沉淀为存在论层面的惶惑。

三、对话体的悬置结构与接受美学

全诗以对话体收束:“你讲咯,有冇?我话哈,有冇……你知嘅……”

这组未完成对话构成典型的“悬置结构”

(epoche),读者被强行拉入对话的空白处。

粤语语气词“咯”

(1o1)、“哈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