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根喺边度鉴赏 粤语书写中的根系追寻与历史记忆(2 / 3)
哋"
(我们来自他们),这种语序与普通话不同,却更符合粤语思维习惯,使表达更为自然流畅。
同时,诗人巧妙地利用了粤语中"
喺"
(在)的多重用法,既表示物理空间的存在("
喺壶口,喺中原"
),也表示时间上的归属("
喺呢度"
在这里),将空间坐标与时间坐标融为一体,构建了一个立体的历史坐标系。
三、意象系统:从家族谱系到文明源头
《根喺边度?》构建了一个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的意象系统,从个人家族记忆延伸到中华民族集体记忆,展现了根系追寻的多重维度。
诗歌先呈现的是家族谱系意象:"
老窦,阿妈阿爷阿嫲,姊婆公公……"
这些亲属称谓按照亲疏关系排列,构成了一幅家族树状图。
值得注意的是,诗人使用了粤语特有的"
姊婆"
(曾祖母)称谓,这种方言词汇的选择不仅具有地域特色,更暗示了家族记忆的地方性和独特性。
从"
老窦阿妈"
到"
姊婆公公"
,时间跨度约四代,这种代际排列为后续的历史延伸提供了逻辑基础。
接着,诗歌将时间尺度从家族史扩展到更久远的历史:"
约五百年,约五十二万公婆……约五千年,约冇定数嘅祖先……"
这里的数字运用极具匠心。
"
五百年"
可能指代粤民系形成的历史,"
五十二万公婆"
则用夸张手法表现人口繁衍的规模;"
五千年"
显然指向中华文明史,"
冇定数"
则暗示了历史记忆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这种从具体到抽象、从可计量到不可计量的时间表述,展现了根系追寻的不同层次。
地理空间意象在诗歌中同样重要:"
我哋嘅根喺呢度:喺壶口,喺中原,喺江南西北东……"
壶口瀑布作为黄河的重要地理标志,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起源;"
中原"
是华夏文明的核心区域;"
江南西北东"
则涵盖了更广阔的地理空间。
这些地理名词与时间维度相互交织,构建了一个时空交织的根系网络。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诗人使用"
喺呢度"
(在这里)作为空间表述的,暗示了根系既是地理的,也是心理的,既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
四、历史哲学:时间记忆与身份认同
《根喺边度?》不仅是一关于家族和地域的诗歌,更蕴含了深刻的历史哲学思考,探讨了时间、记忆与身份认同的复杂关系。
诗歌中呈现的时间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线性时间,从"
五百年"
到"
五千年"
的历史延伸;另一方面是循环时间,"
我哋,嘟喺根度"
(我们,都在根处)暗示了历史与当下的永恒连接。
这种时间观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古今一体"
思想相呼应,也体现了海德格尔"
时间性"
概念中"
曾在-现在-将来"
的三维统一。
关于历史记忆的书写,诗歌表现出明显的"
去中心化"
特征。
诗人没有选择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作为记忆焦点,而是通过"
公婆"
、"
祖先"
等泛称,构建了一个集体记忆的模糊场域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