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粤语诗学的本体论转向(1 / 2)

加入书签

粤语诗学的本体论转向

——树科《自然神》的存在之思与道体言说

文诗学观察者

在当代汉语诗歌的多元景观中,粤语写作始终保持着独特的语言学姿态。

树科这《自然神》以岭南方言的语法结构和音韵特质,重构了道家思想的核心命题。

全诗仅六行四十八字,却通过粤语特有的否定词"

冇"

与存在词"

有"

的辩证,在"

神-道-自然"

的三元关系中展开了一场精妙的形而上思辨。

一、方言语法对本体论的重写

诗中"

神,人神喺冇嘅神,道嘅神有嘅"

的并置结构,先在语言学层面颠覆了普通话的思维范式。

粤语判断词"

喺"

(是)与存在词"

有"

的分离使用,恰对应海德格尔对"

存在者"

(seiende)与"

存在"

(se)的区分。

副词"

嘅"

的重复出现,在声韵上形成类似《道德经》"

道可道非常道"

的递归节奏。

这种方言特有的语法褶皱,使得"

无神论"

与"

有神论"

的古老争辩获得了新的表达维度——当诗人用"

冇"

否定人格神时,实际上在为"

道嘅神"

(道的显现)开辟现象学意义上的存在场域。

二、道家思想的声调化呈现

第二段"

道嘅神,有喺神,冇系神"

中,粤语的九声音调系统挥了关键作用。

平仄交替形成的声调曲线(如"

神"

字读san4的阳平调与"

道"

字dou6的阳去调),暗合《淮南子》"

道曰规,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

的宇宙生成论。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自然道,道嘅自然"

这句的声韵结构:前四字均为阳声韵(i6j4dou6),后五字突然转入阴声韵(dou63i6j4),这种音调上的阴阳转化,恰是庄子"

通天下一气耳"

的声韵学实践。

诗人通过粤语丰富的入声字(如"

唔系道"

的"

唔"

4),在喉塞音的顿挫间模拟出"

道不可言"

的言语困境。

三、存在论差异的岭南表达

"

神系神,唔系道"

这一否定判断,令人想起黑格尔"

正反合"

的辩证法,但其深层逻辑更接近岭南民间信仰中的"

游神"

传统。

在潮汕地区的"

营老爷"

仪式中,神明既是被崇拜的客体(神系神),又是民众自我组织的媒介(唔系道)。

树科将这种民间智慧升华为诗学命题:当"

道"

通过"

自然"

显现时(自然神啦),最后的语气词"

啦"

既非断言也非疑问,而是类似禅宗公案的"

活句"

,在粤语的拖音中保留着存在敞开的可能性。

这种表达方式与梅洛-庞蒂的"

身体现象学"

形成跨文化呼应——方言的肉身性成了思辨生的场所。

四、自然神性的语法生成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