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自然神诗学文本鉴赏 粤语诗中的道与神性辩证(1 / 2)

加入书签

《自然神》诗学文本鉴赏:粤语诗中的道与神性辩证

文一言

一、引言:粤语诗学中的神性探索

树科先生的《自然神》是一极具哲学思辨色彩的粤语诗作,收录于2o25年7月2o日表于粤北韶城沙湖畔的《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

这诗以独特的方言表达和循环往复的句式,构建了一个关于"

神"

与"

道"

关系的思辨空间。

作为当代粤语诗歌的重要作品,《自然神》不仅延续了岭南文化中"

道法自然"

的传统哲学思考,更通过粤语特有的音韵和语法结构,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表达范式。

诗中"

神,人神喺冇嘅神,道嘅神有嘅"

的开篇,即确立了全诗的辩证结构——否定人格化的"

人神"

,肯定与"

道"

相关的神性存在。

这种二元对立又相互转化的思维模式,正是中国哲学"

一阴一阳之谓道"

的现代表达。

粤语中"

喺"

(是)与"

冇"

(没有)的对比,不仅构成语义上的张力,更在语音上形成短促有力的节奏感,为抽象的哲学思考赋予了具体的语言质感。

二、文本细读:神与道的辩证关系

1语言层面的辩证结构

《自然神》全诗由六个短句组成,通过重复、变奏和递进的手法展开思辨。

第二段"

道嘅神,有喺神,冇系神"

开始出现更复杂的辩证关系:与"

道"

相关的神,既"

是"

神又"

不是"

神。

这种看似矛盾的表达,实际上揭示了神性存在的越性特征——它不能被简单地归类或定义。

第三段"

神喺道,神系神,唔系道"

进一步解构了神与道的关系:神存在于道中,神就是神本身,但神不等于道。

这种三重否定式的表达,在逻辑上形成了"

正-反-合"

的辩证展,与黑格尔辩证法形成有趣的跨文化呼应。

2哲学传统的现代表达

诗末"

道自然,自然道自然道,道嘅自然,自然神啦"

的循环句式,将思考引向"

自然"

这一终极范畴。

这种表达方式明显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道德经》中"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的宇宙观在此得到了方言化的重构。

粤语中"

啦"

的语气词使用,既保留了哲学命题的严肃性,又增添了口语化的亲切感,使深奥的形而上思考获得了接地气的表达形式。

值得注意的是,诗人选择用粤语而非普通话进行创作,这本身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粤语保留了大量古汉语词汇和语法结构,"

喺"

(是)、"

冇"

(没有)、"

系"

(是)等词的运用,使诗歌在表达传统哲学概念时更具历史纵深感。

同时,粤语的九声六调为诗歌提供了丰富的音乐性,使抽象的思辨获得了声韵的支撑。

三、诗学价值:方言诗歌的哲学表达

1方言作为哲学表达媒介

《自然神》证明了方言不仅是日常交流的工具,更是进行哲学思考的合适媒介。

诗中"

道"

与"

神"

的辩证关系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