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方言的肉身与爱情的解构(2 / 4)
>
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权力关系的体现。
"
在粤语地区,情感表达被认为是可以更直接、更公开的,这与北方文化中强调的含蓄内敛形成鲜明对比。
树科通过粤语写作,恰恰捕捉并强化了这一文化差异,使诗歌不仅成为个人情感的表达,更成为一种地方文化身份的宣示。
从主题表达的角度分析,《佢哋嘅讲话》看似在描绘一对普通情侣的日常对话,实则深入探讨了爱情话语在婚姻生活中的变迁与困境。
"
拉咗天窗"
(结婚)前后的对比构成诗歌的核心张力——婚前甜言蜜语,婚后沉默寡言,这一普遍的情感现象通过粤语的特殊表达获得了新的诠释维度。
当"
靓女"
抱怨"
又话钟意我拉咗天窗,噈冇听过"
时,她实际上是在质问爱情话语的真诚性与持久性;而"
靓仔"
的回答"
嗰晚话咗冇乜变化,冇乜新嘅内容"
则代表了一种男性思维下的爱情观,即认为爱情一旦表达就无需重复。
这种性别化的表达差异,通过粤语的市井智慧被生动呈现,既幽默又令人深思。
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认为:"
真正的对话不在于彼此说服,而在于通过交流达到对差异的理解。
"
《佢哋嘅讲话》中的情侣虽然未能完全理解对方,但他们的对话本身已经构成了一种生活智慧的交流,这正是诗歌在主题上的深刻之处。
将《佢哋嘅讲话》置于当代诗歌的语境中考察,我们可以现它的独特价值。
在全球化与标准化的双重压力下,地方性语言与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粤语作为汉语的重要方言,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仍然活跃,但在文学表达尤其是诗歌创作中的运用却相对有限。
树科的这诗,以其地道的粤语表达和深刻的生活洞察,为方言诗歌创作提供了一个优秀的范例。
与同样使用方言写作的诗人如廖伟棠(粤语)、韩东(南京话)等相比,树科的特色在于他对方言中蕴含的民间智慧的挖掘,以及对方言节奏与诗歌韵律的精准把握。
美国诗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曾主张"
没有观念,除非在物中"
(noideasbutthgs),树科通过粤语这一具体的"
物"
,成功地将抽象的情感观念具象化,这正是诗歌艺术的高明之处。
从诗学理论的视角审视,《佢哋嘅讲话》的创作实践对当代诗学有着重要启示。
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家提出的"
陌生化"
理论认为,文学的价值在于使熟悉的经验变得陌生,从而刷新读者的感知。
粤语作为一种对非粤语区读者而言相对陌生的表达方式,本身就具有"
陌生化"
的效果。
但树科并未止步于语言表面的新奇,而是进一步通过这种"
陌生"
的语言,揭示了爱情生活中那些被习惯所遮蔽的真相。
当读者看到"
得把嘴钟意行街嘟四围??靓女"
这样的表达时,先会被粤语的形式所吸引,继而才会思考其中反映的情感问题,这一认知过程恰恰符合"
陌生化"
理论的描述。
另一方面,法国理论家德里达提出的"
延异"
概念,强调意义在差异中的生成与延宕,也可以用来解释这诗的魅力所在。
粤语与普通话的差异,男女表达方式的差异,婚前婚后情感状态的差异,这些差异的交织构成了诗歌丰富的意义网络,使读者在理解过程中不断有新的现。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