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方言的肉身与爱情的解构(1 / 4)
方言的肉身与爱情的解构
——论树科《佢哋嘅讲话》中的粤语诗学实践
文诗学观察者
在当代汉语诗歌的版图上,方言写作始终是一条隐秘而丰沛的暗流。
当普通话以国家语言的身份统摄文学表达时,粤语、吴语、闽南语等方言却以其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顽强地守护着地方经验的真实性。
树科的《佢哋嘅讲话》正是一典型的粤语诗歌,它以街头巷尾偶然听闻的情侣对话为载体,通过粤方言特有的表达方式,不仅再现了岭南地区的情感表达模式,更在语言与内容的微妙互动中,完成了一次对爱情话语的解构与重构。
这诗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方言书写的实验性,更在于它通过方言的肉身性,揭示了爱情话语中那些被标准化表达所遮蔽的真相。
粤语作为诗歌媒介的独特优势在这诗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与普通话相比,粤语保留了更多古汉语的语音和词汇特征,如诗中的"
拉咗天窗"
(结婚)、"
嘟"
(都)、"
??"
(看)等词汇,都是普通话中已经消失或罕用的表达。
这些词汇的选择并非仅仅为了标新立异,而是因为它们能够更准确地捕捉粤语使用者在情感表达时的真实状态。
巴赫金在论述语言与生活的关系时指出:"
语言只有在具体的、活生生的对话交流中才能获得其完整的意义。
"
《佢哋嘅讲话》正是通过粤语这一"
具体、活生生"
的媒介,将情侣间那种既亲密又紧张的对话氛围完美呈现。
当"
靓女"
抱怨"
嘟冇见你对我话过靓"
时,那种带着娇嗔的不满,只有通过粤语的音调才能准确传达;而"
靓仔"
回应"
我老实唔大话话唔出嗰啲呃人钟意嘅"
时,那种木讷的真诚,也只有粤语的表达方式才能如此传神。
从诗歌结构上看,《佢哋嘅讲话》采用了极为简练的对话体形式,全诗由六组对话构成,每组对话都是"
靓女讲"
与"
靓仔话"
的交替。
这种结构看似简单,却暗合了中国古代民歌中对答体的传统,如《诗经》中的《女曰鸡鸣》便是通过夫妻对话展现日常生活情趣。
但树科的创新之处在于,他将这种古典形式注入了现代市井生活的内容,使诗歌在形式上保持简洁的同时,在内容上却呈现出丰富的层次。
"
拉咗天窗咁耐嘟冇见你对我话过靓"
——这样的开场白立即将读者带入一个婚姻生活略显疲态的语境中,而随后的对话则层层递进,揭示了两人对爱情表达方式的不同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诗歌的结尾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解决或结论,而是停留在"
正直嘅人要睇噈睇,唔会错过后悔……"
这一略带辩解又充满生活智慧的回答上,这种开放性结构恰恰反映了现代情感关系的复杂性。
在语言风格方面,《佢哋嘅讲话》展现了粤语诗歌特有的生动性与直接性。
与普通话诗歌常追求的含蓄蕴藉不同,粤语因其口语化特征,往往能够更直白地表达情感和态度。
诗中的"
得把嘴钟意行街嘟四围??靓女"
这样的句子,如果用普通话表达可能会显得过于直露甚至粗俗,但在粤语的语境中,却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一位妻子对丈夫的不满与醋意。
这种语言风格上的差异,实际上反映了不同语言社群对情感表达的社会规范。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曾指出:"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