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真真假假啲嘢赏析(2 / 2)
坑渠讲”
却又将这种真实感打破。
蚂蚁在沟渠中讲述着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这种看似荒诞的场景,却暗示着不同视角下对于“真与假”
有着截然不同的认知。
蚂蚁所处的微观世界与人类所处的宏观世界,其对“真”
的理解必然存在差异。
这让我们联想到苏轼在《赤壁赋》中所写“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人类在宇宙的宏大尺度下,犹如蝼蚁般渺小,那么我们所认定的“真”
,是否也只是局限于自身视角的片面认知呢??
“哈哈哈,你真佢假嘟喺蛤乸睇到嘅……”
“嘟喺喎,??住放大镜嘟喺睇唔到暗物质嘅……”
这几句诗将诗歌的荒诞感与哲学思考推向高潮。
“蛤乸”
(青蛙)在粤语文化中,常带有一种懵懂、局限的象征意味。
从青蛙的视角去看待“真与假”
,暗示着人类认知的局限性。
即便我们拿着放大镜,试图去探寻事物的真相,却依然无法看到暗物质。
暗物质在现代科学中,是一种难以捉摸却又被证实存在的物质,它象征着未知与神秘。
诗人在此以暗物质为例,说明世间存在着太多我们无法触及、无法认知的“真相”
,我们所认定的“真与假”
,或许只是在有限认知范围内的判断。
?
从语言特色来看,这诗运用粤语方言进行创作,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
粤语独特的词汇、音与语法,为诗歌增添了别样的韵味。
如“乜嘢”
“喺”
“咗”
“嘟”
等方言词汇的运用,使诗歌充满了生活气息与亲切感,仿佛是诗人在与邻里好友围坐闲聊时,不经意间道出的关于生活的哲思。
这种方言写作,打破了普通话诗歌一统天下的局面,为诗歌创作带来了新的活力与视角。
在当代诗歌创作中,越来越多的诗人开始关注方言写作,试图通过方言来挖掘地域文化的深层内涵,展现不同地域人民独特的思维方式与情感表达。
树科的这诗,正是在这样的创作潮流下,以其独特的粤语表达,为粤语诗歌的展添砖加瓦。
?
从意象的选取来看,诗歌中的蜜蜂、蚂蚁、青蛙等意象,皆来自于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物。
这些看似平凡的意象,在诗人的笔下被赋予了深刻的哲学内涵。
蜜蜂的嗡嗡声、蚂蚁在沟渠中的讲述、青蛙的视角,都成为诗人探讨“真与假”
这一抽象概念的载体。
这种以小见大、从平凡中挖掘深刻哲理的意象运用手法,使诗歌既贴近生活,又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在结构上,诗歌以问句开篇,引读者思考,随后通过一系列意象的铺陈与描述,逐步深化主题,最后以暗物质这一神秘未知的意象结尾,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思考空间。
诗歌结构紧凑,逻辑清晰,每一句都紧紧围绕“真与假”
这一核心主题展开,层层递进,引导读者深入思考。
?
树科的《真真假假啲嘢》以其独特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巧妙的结构以及深刻的哲学思考,为我们呈现了一别具一格的粤语诗。
它在当代诗歌创作的多元格局中,以其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与深刻的思想内涵,独树一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深入研究。
它不仅让我们感受到粤语诗歌的独特魅力,更让我们在对“真与假”
的思考中,重新审视自己的认知与生活。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