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方言的星空与文字的江河(1 / 2)
《方言的星空与文字的江河》
——论树科粤语诗《汉字……》中的语言本体论与华夏文明想象
文元诗
在当代汉语诗歌的星图上,粤语诗歌犹如一条隐秘的银河,以方言的独特光芒勾勒出别样的文化星座。
树科的《汉字……》恰如其分地展现了这种方言诗学的魅力,通过"
银河—汉江"
的意象对位,构建了一个横跨天地的语言神话学体系。
这诗虽短小精悍,却在音韵流转间完成了对"
汉"
字文明的深情礼赞,其艺术成就值得深入剖析。
诗歌开篇即以粤语特有的韵律感构建宇宙图景:"
天上挂咁一条河佢嘅大名,叫做银河……"
。
粤语语气词"
咁"
(如此)与"
嘅"
(的)的运用,瞬间确立了文本的方言身份。
这种语言选择本身即是一种文化宣言——银河不再是被普通话规训的公共意象,而是浸润着岭南生活气息的私人星空。
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刻意使用"
大名"
这一庄重称谓,为接下来的语言崇拜埋下伏笔。
在第二联中,"
汉江"
被赋予"
靓靓嘅名"
的修饰,粤语叠词"
靓靓"
(美美)的运用,使河流瞬间获得了亲切的地方性品格。
这两组意象的并置,暗合了中国古代"
天人相应"
的哲学观,《周易》所谓"
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在此被转化为方言的诗意表达。
诗歌第三节的"
巧巧妙妙"
堪称神来之笔,这个粤语特有的abac式叠词,既描摹了银河与汉江形态的相似性,又暗示了天地方位的神秘对应。
"
天工啱啱"
中的"
啱啱"
(刚刚好)更以方言的精确性,道破了这种宇宙秩序的完美契合。
这种表达在普通话诗歌中难以企及,正是方言赋予了诗人特殊的修辞武器。
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强调"
诗者,吟咏性情也"
,树科通过粤语特有的韵律和词汇,恰恰实现了最本真的性情吟咏。
当诗歌转入"
汉江噈喺主流"
的表述时,一场关于文明源流的辩论已然展开。
诗人故意使用"
嘟知"
(都知道)与"
噈喺"
(就是)这类口语化表达,消解了历史叙事的庄严感,却以举重若轻的方式点明汉江作为长江文明源头的重要地位。
这种表达策略令人想起宇文所安在《中国传统诗歌与诗学》中的观点:最伟大的诗歌往往通过表面上的简单来掩盖其复杂性。
树科正是以粤语的日常性,包裹着宏大的文化叙事。
诗歌的结尾三部曲"
汉中,汉语,汉字汉江嘅浪漫花果……"
将语言地理学推向了高潮。
这三个"
汉"
字开头的名词,构成了一组渐强的文化和弦。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汉字"
作为压轴意象的出现,它不再仅仅是交流工具,而是汉江孕育的"
浪漫花果"
,是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结晶。
这种语言本体论的观点,与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
语言是存在之家"
的论断遥相呼应,却又根植于中国特有的"
河图洛书"
文字神话传统。<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