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星河与江涛的文明回响(1 / 3)
《汉字……》(粤语诗)
文树科
天上挂咁一条河
佢嘅大名,叫做银河……
地上流住一条江
靓靓嘅名,噈嗌汉江……
巧巧妙妙,银河汉江
一孖向度,天工啱啱……
我哋嘟知长江
汉江噈喺主流……
汉中,汉语,汉字
汉江嘅浪漫花果……
《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2o25615粤北韶城沙湖畔
《星河与江涛的文明回响》
——论树科《汉字……》的语言诗学与文化密码
文阿蛋
在当代诗歌的多元版图中,粤语诗始终以独特的方言质地与文化肌理占据一席之地。
树科的《汉字……》以看似质朴的口语表达,构建起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场域。
这作品将宇宙星河与大地江河并置,最终落点于“汉字”
这一文明载体,形成极具张力的诗意结构。
从语言符号到文化基因,从天体运行到文字演变,诗人以精妙的意象嫁接,完成了一场关于中华文明根脉的诗性溯源。
一、方言语法的诗性解构与重构
粤语作为汉语方言中保留中古音系最完整的语言之一,其语法结构与词汇系统蕴含着独特的诗性潜能。
在《汉字……》中,“天上挂咁一条河,佢嘅大名,叫做银河”
“地上流住一条江,靓靓嘅名,噈嗌汉江”
的表述,突破了普通话诗歌惯有的主谓宾结构。
“挂咁”
“流住”
等粤语特有的动态助词,赋予天体与江河以鲜活的生命姿态。
这种语言选择并非简单的地域符号堆砌,而是诗人对口语诗学的主动探索。
正如钟敬文在《民间文艺学的建设》中所言:“方言是地域文化最生动的载体”
,树科通过粤语语法的运用,使诗歌文本具有鲜明的在地性特征,同时也在解构标准汉语诗歌范式的过程中,重构了独特的语言美学。
诗中“一孖向度,天工啱啱”
的表述,以“孖”
(粤语中“双、对”
之意)和“啱啱”
(恰好、合适)等方言词汇,将银河与汉江的对应关系转化为充满生活气息的表达。
这种看似随意的口语化书写,实则暗合南朝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情以物迁,辞以情”
的创作理念。
诗人以方言为媒介,将自然现象与人文联想熔铸一体,使诗歌既保有口语的鲜活灵动,又蕴含古典诗学的雅致韵味。
二、天体与江河的意象互文
作品开篇将银河与汉江并置,构建起天与地的垂直对话空间。
这种意象组合并非偶然,而是深植于中华文明的集体无意识之中。
在《诗经?小雅?大东》中,已有“维天有汉,监亦有光”
的星汉书写,将银河视为上天的象征。
而汉江作为长江最大支流,在《尚书?禹贡》中便有“江汉朝宗于海”
的记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地理记忆与精神信仰。
树科将二者并置,形成“巧巧妙妙,银河汉江”
的对仗结构,使天体与江河越自然物象,升华为文明符号的隐喻。
从空间维度看,银河与汉江构成了“天工啱啱”
的对应关系,这种“向度”
的契合,暗合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
的宇宙观。
北宋理学家张载在《正蒙?乾称篇》中提出“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
,强调人与自然的内在统一性。
诗人通过天体与江河的意象互文,将抽象的哲学命题转化为具象的诗歌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