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古道遗韵(2 / 2)

加入书签

为文明交流互鉴的赞歌。

三、族群意象:多元文化的共生图景

“广府佬,客家佬,潮汕佬,百姓万众嘅珠玑”

,诗歌以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岭南族群称谓,构建出多元文化共生的意象群。

广府文化的开放包容、客家文化的坚韧勤劳、潮汕文化的拼搏进取,在梅岭古道的背景下汇聚交融。

“珠玑”

一词,既暗喻珠玑巷这一岭南移民的重要集散地,又象征着不同族群共同创造的文化瑰宝。

历史上,珠玑巷作为中原移民南迁的中转站,见证了多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南宋时期,大量中原百姓经梅岭古道南迁,在岭南落地生根,形成独特的族群文化。

诗歌中的“栖息桑梓地”

,描绘出不同族群在岭南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图景,展现出文化交融的和谐之美。

这种对族群文化的书写,与费孝通“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的文化观不谋而合,体现了诗人对多元文化共生的深刻理解。

四、时空张力:诗歌结构中的哲学思考

《梅岭古道》在结构上呈现出独特的时空张力。

诗歌开篇以自然意象“梅花开”

起兴,营造出静谧悠远的氛围;随后转入对古道历史的追溯,时空瞬间回溯千年;再以“一脚两省,紧要关口”

的现实描写,将读者拉回当下;最后以“丝路通途,谂谂海洋”

的畅想,将视野拓展至广阔的海洋与未来。

这种时空的跳跃与转换,打破了线性叙事的局限,构建出立体的诗歌空间。

“关口紧要唔紧要?”

这一设问句的运用,成为诗歌的哲学内核。

表面上是对古道战略地位的追问,实则暗含对历史与现实关系的思考。

在全球化的今天,梅岭古道的军事意义或许已不复存在,但其承载的文化价值却愈凸显。

诗歌通过这一追问,引读者对文化传承与展的深层思考,赋予作品越时空的思想深度。

五、诗学价值:方言诗歌创作的创新意义

树科的《梅岭古道》在当代诗坛具有独特的创新价值。

在语言层面,其对粤语方言的运用,为诗歌创作开辟了新的路径,证明方言不仅可以入诗,更能为诗歌注入独特的文化韵味。

在题材选择上,以梅岭古道这一地域文化符号为切入点,将历史、文化、族群等元素熔于一炉,展现出诗人对本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热爱。

从诗学理论的角度看,这诗呼应了海德格尔“诗意地栖居”

的哲学命题。

诗人通过对梅岭古道的书写,构建出一个充满诗意的精神家园,让读者在历史与现实的穿梭中,感受到文化的力量与诗意的栖居。

同时,它也为方言诗歌创作提供了成功范例,证明诗歌创作应扎根于本土文化,从方言、民俗、历史中汲取营养,方能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作品。

《梅岭古道》以其独特的语言魅力、深厚的文化内涵、精妙的艺术构思,成为当代方言诗歌创作的佳作。

它不仅是对梅岭古道的礼赞,更是对岭南文化的深情回望,在历史与现实的碰撞中,奏响了一曲跨越时空的文化交响。

这诗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艺术成就,更在于它为当代诗歌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激励更多诗人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创作出富有地域特色与文化底蕴的优秀作品。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