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和光同尘诗意哲思(1 / 3)

加入书签

《和光同尘》(粤语诗)

文树科

日照江山,月影水流

岸唔会嚟,嘟唔会走……

我哋嘅嚟,我哋嘅走

喺佢哋嚟,喺你哋走……

佢哋你哋,我嚟我走

我嘅嚟去,你哋左右……

岸喺前后,嘟喺上下

岸有冇光,喺手脚心……

《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2o256粤北韶城沙湖畔

《和光同尘,诗意哲思》

——树科粤语诗《和光同尘》赏析

文阿蛋

在当代诗歌的多元版图中,树科的粤语诗《和光同尘》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深邃的哲学思考和精巧的结构布局脱颖而出,宛如一颗散着幽微光芒的明珠,值得我们深入探寻与品味。

一、意象之美:自然与人事的交织

诗歌开篇“日照江山,月影水流”

,短短八字,便勾勒出一幅宏大而静谧的自然图景。

日光倾洒于广袤江山,赋予万物生机与光辉;月影倒映于潺潺水流,随波摇曳,增添了几分空灵与神秘。

“日照”

与“月影”

,一明一暗,一昼一夜,是时间流转的象征;“江山”

与“水流”

,一静一动,一雄浑一灵动,构建起空间的维度。

这两组意象相互交织,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动静相宜的美学氛围,为整诗奠定了深厚而开阔的基调。

随即,诗人笔锋一转,引入“岸唔会嚟,嘟唔会走”

的意象。

“岸”

在传统文学意象中,常象征着稳固、坚守与界限,它默默伫立,见证着世间万物的变迁,却始终保持自身的位置,不为外界所动。

而“嘟”

(在粤语语境中,可理解为某种微小、不起眼的事物,如尘埃),虽渺小如沧海一粟,却也有着自己的存在方式,不随波逐流,不刻意追求变动。

“唔会嚟”

与“唔会走”

,强调了一种越世俗纷扰的恒定状态,与前文中自然意象的永恒流转形成呼应,暗示了自然规律与个体存在之间微妙的平衡关系。

从自然过渡到人事,“我哋嘅嚟,我哋嘅走喺佢哋嚟,喺你哋走”

,这里的“我哋”

“佢哋”

“你哋”

,代表着不同的个体或群体,他们在人生的舞台上演绎着各自的来来去去。

“喺……嚟”

“喺……走”

的表述,将个体的行动置于一个更为宏大、宽泛的背景之下,仿佛他们的命运早已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所牵引,如同自然万物在既定的轨道上运行一般,凸显了个体在历史长河与社会洪流中的渺小与无奈。

这种自然意象与人事意象的交织,不仅拓展了诗歌的内涵广度,更引了读者对于生命本质、个体与世界关系的深刻思考。

二、语言之妙:粤语方言的独特韵味

粤语作为一种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方言,在树科的这诗中挥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与普通话相比,粤语保留了更多古汉语的音和词汇,其音丰富多变,音调起伏较大,具有一种天然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诗中的“嚟”

(来)、“唔”

(不)、“嘟”

等粤语词汇,不仅准确传达了诗人的情感与意图,更让整诗充满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宛如一悠扬的粤语民谣,在读者耳畔奏响。

例如,“岸唔会嚟,嘟唔会走”

,若将“唔”

换成普通话中的“不”

,虽然语义相同,但原有的那种古朴、自然的韵味便会大打折扣。

“唔”

字在粤语中的音短促有力,更加强化了“不会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