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粤语诗学与道通嘅太极八卦的宇宙论诗性建构(1 / 2)

加入书签

粤语诗学与《道通嘅太极八卦》的宇宙论诗性建构

文元诗

粤语作为古汉语的活化石,其九声六调与入声残留的特质,天然具备吟诵性与仪式感。

树科的《道通嘅太极八卦》以粤语入诗,并非仅是方言书写的地方性实践,更是通过语音质地逼近《周易》宇宙生成论的诗性重构。

全诗以“道”

为始,以“光”

为终,在音韵跌宕间完成对太极八卦体系的诗意转译,堪称方言诗学与古典哲学互文的典范。

一、声律之道:粤语音韵与易学节奏的同构

粤语保留中古汉语的-p、-t、-k入声韵尾,与《周易》卦象的断连节奏形成奇妙呼应。

诗中“道喺道,道唔道”

以短促入声“道”

(dou6)与否定词“唔”

(4)构成辩证张力,模仿《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

的玄学节奏。

而“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八字以粤语朗读时,坤(k91an1)、巽(seon3)、艮(gan3)等字皆带鼻音或顿挫感,恰如卦象交叠时的韵律顿挫。

诗人利用粤语声调(如平上去入分明的阴阳调值)模拟卦爻的“刚柔相摩”

,使语音本身成为宇宙运动的载体。

二、意象系统:从卦象到色光的诗性转化

诗中“热头太极八卦光:红橙黄绿蓝靛紫绀”

将八卦卦象转化为光谱意象,暗合《周易·说卦》“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

的方位色彩体系。

汉代谶纬学已有“八卦配五色”

之说(如离为赤、坎为黑),但诗人进一步引入现代光学谱系,以“绀”

(粤语ga3,深青带红)这一传统色名衔接量子物理的“量电质”

,实现《周易》与现代科学的诗意对话。

这种转化并非简单比附,而是通过“光”

这一媒介,将八卦的象征系统从占卜术提升至宇宙本质的维度——正如黑格尔在《美学》中所言:“象征的本质是意义与形象间的不完全对应”

,而光色谱恰恰成为卦象“意义溢出”

的现代性喻体。

三、结构哲学:循环性与无限性的诗形建构

全诗以“太极生八卦”

始,以“天人”

终,但末节“量电质中原分天人”

却打破封闭循环。

粤语“原”

(j4)字既指粒子本源(如原子),亦暗含《中庸》“天命之谓性”

的“本原”

之义。

这种双关语构建出微观粒子与宏观天人的量子纠缠图景,使六十四卦的“各各佢哋表”

(各自表征)成为宇宙分形结构的诗意表达。

诗人显然受到量子力学“波粒二象性”

启,但并未陷入科学主义叙事,而是以粤语特有的语感(如重复词“各各”

带来的颗粒感)维持了易学“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的混沌美学。

四、方言诗学的本体论价值

该诗的价值远方言保护层面。

粤语的文言残留(如“喺”

为古汉语“在”

的衍变,“佢”

承自魏晋口语)使其成为激活古典哲学的媒介。

诗中“道唔道”

的否定句式,实为岭南禅宗“说似一物即不中”

(惠能语)的现代回声。

而“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八字卦象用粤语吟诵时,雷(1eoi4)、风(fung1)、山(saan1)等字音开阔洪亮,天然具备《诗经》复沓吟唱般的宇宙叙事性。

这种语言特质使粤语诗在处理玄学主题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