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经济文化融合方略(2 / 2)

加入书签

的作用,但他强调武力的运用方式。

他坚决反对贸然动全面渡海登陆作战,认为那是下策。

他主张,“示之以力,慑之以威”

具体而言,一是命令福建水师频繁举行大规模操演,舰船耀武于海峡,展示强大军容;二是利用技术总局改进的火炮、战船(在可控范围内),在澎湖外围或特定海域进行“威慑性”

的实弹射击,展示碾压性技术优势;三是继续保持严密封锁,但重点打击郑氏的战船和军事物资运输,削弱其持续作战能力。

“如此,非为即刻决战,而在彰显朝廷平定台湾之决心与能力,促使郑氏内部主战派动摇,主和派得势。

以强大的军事压力为后盾,配合经济、文化之策,迫其认清形势,最终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或在我方掌握绝对主动下的和谈归顺。”

在奏折的最后,韦小葆总结道:“此三策,经济为脉络,文化为魂魄,军事为筋骨,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看似迂缓,实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之正道。

若能持之以恒,快则一二年,慢则年,必可使台湾上下归心,兵不血刃,或仅以极小代价,永绝东南海疆之患,使台湾宝岛真正成为我大清东南之屏障,而非肘腋之巨患!”

奏折递上,韦小葆便在家中静候。

他知道,这份融合了经济战、文化渗透和心理威慑的“融合方略”

,对于习惯了非战即抚、线性思维的大清君臣而言,不啻于一记重磅炸弹。

它挑战了传统的平叛逻辑,其复杂性、长期性和对“王道”

“德化”

表面下的权谋算计的直白阐述,必将引来狂风暴雨般的质疑和反对。

然而,他相信,以康熙的雄才大略和对长远利益的考量,一定能看出这份方略中蕴含的深远智慧和更低的整体成本。

风暴即将来临,而他,已经做好了在朝堂之上,为自己这越时代的构想,进行另一场艰苦辩护的准备。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