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总局的架构设计(1 / 2)

加入书签

康熙的朱批一下,韦小葆立刻行动起来。

他深知,一个组织的效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初始的架构设计。

他不能将技术总局办成另一个臃肿、低效、充斥着人浮于事的传统衙门。

他要打造的,是一个高效、专注、能够激创造力、并能将成果快转化的新型机构。

这需要越这个时代的管理智慧。

他没有急于招募大量人手,而是先将自己关在书房三天。

书桌上铺满了大幅宣纸,上面用炭笔画满了各种方框、线条和箭头,旁边标注着只有他自己能完全看懂的符号和缩写——那是他基于现代组织管理学、项目管理以及矩阵式结构等理念,为技术总局量身定制的架构蓝图。

先,他明确了技术总局的核心定位与目标:

核心定位:皇帝直辖的、非营利性的国家级应用技术研与推广中心。

核心目标:系统性解决农业、水利、工矿、医药等领域的实际问题,提升国力与民生,并逐步建立一套独立于传统儒学科举的“技术官僚”

培养与晋升体系。

基于此,他设计了扁平化、项目导向的组织结构:

顶层:总局管理委员会

由他本人(总管大臣)担任主席,下设两名协理大臣(计划从工部、户部调任或由他举荐,以协调资源),一名总簿记(负责财务、物资),一名总文书(负责档案、公文、情报收集)。

委员会负责制定总体规划、审批重大项目、分配资源、协调内外关系。

中层:五大专业技术分署

这是技术总局的核心执行部门,并非按传统衙门品级划分,而是按专业领域垂直管理:

1农学署:专注于作物育种、土壤改良、肥料研制、病虫害防治、新式农具研。

下设试验田管理、种子库、农技推广等分支。

2水利署:研究江河治理、灌溉工程、水文测量、水患预防。

核心任务是建立黄河、淮河等主要水系的动态模型,进行模拟实验,提出综合治理方案。

3工学署:范围最广,涵盖军械改良(在严格控制下)、纺织机械、采矿冶金、土木建筑、交通运输工具改进等。

强调标准化、可量产化。

4医药署:并非传统中医堂,而是侧重于公共卫生(如饮水消毒、垃圾处理)、流行病防治、伤科急救、药材规范化种植与炮制,并开始有意识地搜集、验证民间及域外的医药知识。

5格致基础署:这是韦小葆埋下的伏笔。

名义上研究“格物致知之理”

,实际负责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的研究、知识整理与传授,为其他各署提供理论支持,也是未来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摇篮。

暂时规模最小,但权限独立。

特色设置:

项目管理制:每个分署内的具体任务,均以“项目”

形式运作。

设立项目负责人,明确目标、预算、时间表和所需资源。

项目成员可能来自不同分署,形成矩阵结构。

项目完成后进行评估,成果显着者重奖。

技术标准委员会:由各领域资深工匠和学者组成,负责制定和审核技术成果的标准、规范,确保推广质量。

成果转化与推广处:专门负责将成熟的技术成果,通过出版通俗手册、派遣技术人员指导、与地方官府合作示范等方式,推向民间。

这是实现“利国利民”

的关键一环。

档案情报中心:系统收集、整理、归档国内外一切有用的技术资料、文献、实物样本,建立检索系统,实现知识共享。

独立核算与激励体系:韦小葆利用自己捐赠的启动资金和后续可能争取到的拨款,设立了独立的账户。

推行“基本俸禄+项目绩效+成果奖励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