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后勤的运筹学(2 / 2)

加入书签

州直达终点。

他设计了几条主干线,并在关键节点设立“中转仓”

大型运输队将物资安全运至中转仓,再由更灵活的小型车队,像毛细血管一样,根据前方据点出的加密需求信号(利用新建立的通讯体系),选择最优路径进行最后一段的配送。

这减少了长途奔波的损耗,也降低了大型车队在风险路段的损失概率。

车队编组优化:他不再统一使用大规模车队。

而是根据运输距离、货物价值、路线风险,计算并标准化了几种车队编组模式。

例如,长途、高风险路线,采用“中规模车队,配属精锐护卫”

模式;短途、安全路线,采用“小型快车队,高频率往返”

模式;对极其重要的箭簇、火药等,则采用“多小队、分批次、不同路线”

的冗余运输策略。

时间窗口与轮换计划:他引入了“时间窗口”

概念,为不同据点的补给建立了优先级和固定的送达时间范围,避免了运输力量的盲目调动。

同时,为民夫、车夫、护卫部队制定了严格的轮换休整计划,确保人力不会因过度劳累而效率下降或产生怨言。

水源利用策略:结合光学侦察连对水洼、溪流季节变化的数据,他优化了车队行程,尽量安排在水源点附近宿营,减少携带大量饮水的负重,提高了有效载重。

这套方法推行之初,后勤部门的文书工作量骤增,各种表格、数据让他们头晕眼花。

一些老派军官也私下嘀咕,觉得这是“脱裤子放屁”

,多此一举。

但韦小葆力排众议,强制推行。

他亲自培训了几名聪慧的文书,教会他们如何进行基础的数据录入和表格对照。

他甚至设计了一些简易的计算尺和对照表,帮助文化水平不高的基层军官快查询标准编组和路线选择。

一个月后,效果开始显现。

一份最新的后勤报告呈递上来:在维持同样前线补给水平的情况下,总体动用的大型车队次数减少了四成,民夫平均劳作强度下降,因遭袭或迷路导致的非战斗损失大幅降低。

最关键的是,平均运输损耗从之前可怕的三成,控制在了不足一成五!

节省下来的粮草、民力、护卫兵力,堪称天文数字。

那名当初愁眉苦脸的后勤官,此刻容光焕,激动地向韦小葆汇报:“大帅!

神了!

真是神了!

按您这‘运筹’之法,如今各据点补给准时足量,将士们再无断炊之忧。

车队行进井然有序,损耗大减!

末将……末将从未想过,这运粮送草,竟也能有如此学问!”

张玉麟看着沙盘上那些被优化后、如同高效血液循环般的补给路线标记,长长舒了一口气:“大帅,您这是将整个大军的命脉,都握于掌中,算无遗策啊!

葛尔丹若想断我粮道,怕是连从何下手都找不到了!”

韦小葆微微颔。

后勤的运筹学优化,如同为他强大的战争机器注入了持续而稳定的能量。

科学的意志,不仅提升了武器的锋锐、通讯的迅捷,更从根本上保障了这庞大肌体的生机与活力。

它让漫长的补给线,从脆弱的软肋,变成了坚固的动脉。

至此,他对这场战争的控制,已从战场延伸到了支撑战场的一切细微之处。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