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善意的提醒(1 / 3)

加入书签

就在14班的“电影制作团队”

全身心投入渐入佳境之时,一个意想不到的“访客”

给他们那近乎封闭的创作环境带来了一丝来自外部世界的压力。

来访者是一中的语文教研组组长,德高望重的特级教师——钱佩玲。

钱老师年近六旬,戴着一副老花镜,鬓角已经斑白,在学校里是泰山北斗级的存在。

她是本次公开课大赛学校方面的总顾问之一,校长特意请她来为杨明宇“把关”

对于她的到来,杨明宇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邀请她观摩一次小组的内部串讲。

阶梯教室里,学生们第一次面对杨明宇以外的“观众”

都显得有些紧张。

钱老师并没有坐在评委席上,而是和蔼地搬了张椅子,坐在了学生中间耐心地听着他们的展示。

林天展示了他那个越来越酷的“灵魂共鸣器”

;张伟表演了他那个加入了“历史悲情”

的边塞诗剧本片段;赵敏深情地讲述了范仲淹“划粥断齑”

的故事;陈静则逻辑清晰地介绍了她们那张巨幅坐标图的设计理念。

整个过程中,钱老师始终面带微笑,不时地点头,眼中流露出欣赏和新奇。

然而在所有展示结束后,当杨明宇客气地请她“指导工作”

时,钱老师的表情却变得严肃和凝重起来。

“明宇啊,”

她推了推老花镜,用一种商量的却不容置疑的语气开口道,“你和同学们的这个创意非常新颖,非常了不起。

说实话,我教了三十多年语文,从没想过一堂课可以这样上。

孩子们的创造力也让我这个老太婆大开眼界。”

她先是给予了高度的肯定,让紧张的学生们稍微松了口气。

“但是,”

——这个“但是”

,让所有人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我必须提醒你们,这堂课有一个非常大的,甚至是‘致命’的风险。”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学生:“你们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太强了,强到……有些喧宾夺主,削弱了作为一堂‘语文课’最核心的‘知识性’和‘文学性’。”

钱老师的话像一盆冷水浇在了所有人的头上。

她转向林天:“孩子,你的程序很棒。

但评委可能会问,你这堂课,究竟是在讲文学还是在秀技术?你花了大量时间展示的数据和算法与诗歌本身的‘审美体验’有多大的必然联系?”

她又看向张伟:“你的表演很有感染力。

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是史书上的话,不是唐诗。

公开课要求严谨,这种张冠李戴在赛场上是硬伤。

而且,你的解读更多的是现代的‘竞技精神’,对诗歌本身的格律、意象、艺术手法的分析几乎为零。”

最后,她的目光落在杨明宇身上,语气变得更加语重心长:“明宇,我理解你想创新的心情。

但是,市里的公开课评委团里坐着的大部分都是像我这样的‘老古董’。

我们评判一堂课好坏的标准,先是‘知识传授’是否准确、扎实、到位。

你们现在这堂课看起来更像是一场精彩的‘主题班会’或者‘文艺汇演’,而不是一堂严谨的‘示范课’。”

“我的建议是,”

她给出了最终的结论,“保留你们的创意框架,但必须加大‘干货’的比重。

每个模块,都要有扎实的文学知识点作为支撑。

林天的数据分析,要落脚到某个具体文学流派的风格成因上;张伟的表演,要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其中的对仗、比兴等手法;赵敏的情怀,也要有具体的文本细读来支撑。

否则,你们的课看起来再热闹,也只是‘花架子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