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王莽再起(2 / 4)

加入书签

家的儿郎来扛……”她缓缓抬起枯瘦如柴的手,带着沉重的玉镯,轻轻地、几乎带着一种托付的意味,落在王莽恭敬低垂的肩膀上。那触感,冰凉沉重。

王莽的身体几不可察地微微一震。他再次深深俯首,额头触及冰冷的地面,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微颤:“臣莽……定不负姑母重托!定不负汉室江山!”

就在这灵堂肃杀的帷幕之后,在亡帝梓宫冰冷的注视下,一场决定了未来汉王朝近二十年命运的权力交接,在姑侄寥寥数语间,尘埃落定。王莽低垂的眼帘下,锐利的光芒一闪而逝。他知道,自己通往权力巅峰的道路上,最大的障碍已经在这片素白之中被悄然扫除。此刻的谦恭与痛楚,不过是他精心设计的序幕。

警示: 危难时刻伸出的援手,常被视为救赎的稻草。然而披着忠诚外衣的野心,往往在承诺的暖流下悄然滋长,待其显露獠牙时,早已深植权柄的土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九岁龙椅:神坛下的稚嫩傀儡

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九月丙辰,长安城秋高气爽,空气中却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的紧张。未央宫前殿,象征至高皇权的巨大鎏金蟠龙柱在晨曦中熠熠生辉,文武百官依品级肃立,玄色朝服汇成一片庄严肃穆的海洋。所有人的目光焦点,都聚集在御阶之上那个小小的身影上——中山王刘衎,年方九岁,即将被拥立为帝,是为汉平帝。

刘衎穿着一身为他特制、但仍然显得过于宽大沉重的玄色衮服,头戴垂着十二旒白玉珠的冕冠。那冠冕对于他纤细的脖颈来说,显然是个巨大的负担。他小小的身体微微摇晃着,被两个身材魁梧、面无表情的礼官半搀半架着,一步步走向那高高在上、金光闪耀的龙椅。孩子稚嫩的脸上写满了惶惑不安,一双大眼睛惊恐地四下张望,薄薄的嘴唇抿得紧紧的,努力不让自己在满朝文武的注视下哭出声来。他脚步虚浮,好几次险些被自己过长的袍角绊倒,全靠身旁礼官有力的臂膀支撑。

礼部尚书捧着传国玉玺,跪在龙椅前。当那方沉甸甸的、象征着天下权柄的玉玺被郑重其事地交到刘衎那双小小的、甚至还有些婴儿肥的手上时,巨大的重量猛地一坠!孩子瘦弱的胳膊根本无法承受,“哎哟”一声轻呼,玉玺差点脱手掉落!幸亏礼官眼疾手快,及时托住。这小小的变故引来阶下百官一阵轻微而压抑的骚动。刘衎的脸瞬间涨得通红,眼圈也跟着红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他窘迫地低下头,紧紧抓住礼官的手臂,小小的身体因为竭力忍耐哭泣而微微颤抖。

就在这时,一个沉稳的身影迈步上前,自然地半蹲在孩子面前。是大司马王莽。他脸上的神情是恰到好处的温和与疼惜,仿佛一位慈蔼的长辈。他伸出宽厚的手掌,轻轻覆盖在刘衎紧紧抓住礼官的小手上,稳稳地帮孩子托住了那方几乎要压垮他的玉玺。

“陛下勿惊,”王莽的声音低沉而柔和,清晰地传入刘衎耳中,也穿透了殿内紧张的气氛,“此乃天命所归,万民所望。臣在此,定当竭忠尽智,辅佐陛下,安定社稷。陛下只需安心承继大统即可。”他的手掌温暖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安抚力量。

刘衎惊魂未定地抬起头,泪眼婆娑地看向王莽。在孩子的眼中,这张沉稳温和的面孔,这双坚定可靠的手,此刻如同暴风雨中唯一的依靠。他眼中的恐惧和茫然似乎真的被这温和的话语和手掌的温度驱散了一些,紧绷的身体也松懈了几分,对着王莽露出了一个依赖的、带着泪花的、极其勉强的笑容。

王莽微微颔首,眼神中充满了“长者”的鼓励。他小心翼翼地握着孩子的手,引导着他,将那份量千钧的玉玺,稳稳地放置于御案之上。完成这个动作后,王莽恭敬地后退半步,垂首侍立在小皇帝身侧。

殿内响起司礼宦官拖长了调子的洪亮宣告:“新皇登基——!群臣朝贺——!”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