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篮底的菊影(2 / 2)

加入书签

坛,”他笑着说,“就用这竹篮当酒器,盛两碗,算替太爷爷太奶奶喝的。”

酒倒进竹篮里的粗瓷碗,酒香混着艾草和菊花的味,格外清冽。巧儿举着碗,学着大人的样子抿了口,辣得直伸舌头,逗得众人笑起来。

邻村的王奶奶路过,看见竹篮直夸:“这篮子编得有灵气,”她摸着花边的野菊,“当年我嫁过来,你太奶奶就送了个一模一样的,说是‘竹篮盛福,越盛越有’。”

傍晚,竹篮挂在新钉的木钩上,和帕子一起晃悠。篮里的粗瓷碗还留着酒痕,两双竹筷并排躺着,像在说悄悄话。

狗蛋把白天掉的麦饼屑捡起来,放进篮底:“给蟋蟀留着,它说不定还会来。”他数着篮子上的野菊花,“一共七朵,像天上的北斗星。”

李木匠给竹篮刷了层清漆,让花边的野菊更鲜亮。“这样能经得住雨打,”他拍了拍篮柄,“明年还能接着用,给巧儿当嫁妆篮都行。”

张大爷摸出块用红布包着的东西,放进竹篮——是枚铜制的菊形扣,边缘磨得发亮。“你太奶奶的陪嫁,”他说,“当年就扣在篮子上,说是‘菊扣锁福’。”

周丫把铜扣系在篮柄的浅槽里,正好卡住,不晃不掉。月光落在扣上,映出细碎的光斑,像撒了把星星。

赵铁柱往账册上写下:“巧儿竹篮补旧布,藏‘平安’二字,添菊扣”,笔尖划过纸页,留下淡淡的竹香。

巧儿抱着竹篮,在院里跑来跑去,篮里的铜扣“叮铃”响,像在唱着什么。周丫望着她的背影,忽然觉得,这竹篮盛着的不只是艾草、菊花和酒,还有太奶奶没说出口的盼,和现在日子里的暖。

夜风穿过竹篙,帕子和竹篮一起晃,像两只依偎的蝶。月光淌过篮底的棉布,把“平安”二字照得透亮,仿佛在说:看,盼了这么久,平安着呢。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