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雾锁青崖》(6 / 11)

加入书签

“光”字的最后一笔,拖得很长,像是在指向什么。他顺着笔画的方向看去,正好对着窗户。

林砚舟走到窗边,推开窗户。窗外的雾更浓了,能见度不足一丈,只能看到院子里那棵老槐树的模糊轮廓。他想起沈砚山住在望崖居,或许每天都会从这扇窗户看向落云崖的方向。他顺着窗户的朝向望去,虽然被雾气遮挡,但能隐约判断出,这个方向正是落云崖的位置。

“崖下有光……”林砚舟喃喃自语,“不是月光,那会是什么光?灯笼?火把?还是别的什么?”

他忽然想起《青崖风物志》里关于落云崖的记载,赶紧从匣子里翻出那本书,翻开相关的章节。书中写道:“落云崖下,旧有栈道,传为古人所修,后因江水冲刷,栈道大半损毁,仅余几段残木,隐于云雾之中,常人难见。”

“栈道?”林砚舟眼睛一亮。如果崖下有栈道,那沈砚山说的“光”,会不会是有人在栈道上点燃了灯火?而赵老爷的失踪,会不会也和这栈道有关?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紧接着,有人轻轻敲了敲门。

“谁?”林砚舟警惕地问。

“是我,王婆婆。”门外传来老妇人的声音,“林先生,你还没睡?我刚想起一件事,或许对你找沈先生有帮助。”

林砚舟打开门,王婆婆站在门口,手里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姜汤:“夜里凉,喝点姜汤暖暖身子。我刚才想起来,沈先生住在这里的时候,每天晚上都会出去一趟,往镇西的方向走,差不多子时才回来,问他去做什么,他只说去散步。”

“镇西?”林砚舟心里一动,镇西除了落云崖,就是隆兴当铺和锦绣阁,“他每天都去?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大概……从赵老爷失踪后不久就开始了。”王婆婆将姜汤递给林砚舟,“沈先生是个好人,经常帮镇上的人看病,不收穷苦人的钱。希望他能平安回来。”

林砚舟接过姜汤,心里泛起一阵暖意:“谢谢您,王婆婆。我会尽力找到他的。”

王婆婆走后,林砚舟喝着姜汤,心里的思路逐渐清晰起来。沈砚山每晚去镇西,肯定不是散步那么简单,极有可能是在暗中监视周鹤亭或者苏玉容,甚至可能是在探查落云崖下的栈道。而他的失踪,或许正是因为发现了什么秘密,被人盯上了。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林砚舟就被院子里的动静吵醒了。他推开窗户,看到张烈带着几个衙役站在院子里,旁边还站着一个年轻男子,身穿长衫,面容俊朗,只是脸色苍白,眼神里满是疲惫和焦虑。

“林先生,你醒了?”张烈看到他,连忙招手,“这位就是赵老爷的儿子,赵文轩,刚从苏州赶回来。”

林砚舟赶紧下楼,走到赵文轩面前。赵文轩看到他,微微拱手:“这位就是林先生吧?张捕头已经跟我说了,家父失踪,沈先生也出了事,劳烦您帮忙查案。”他的声音带着浓重的鼻音,显然是一路赶路,又担心父亲,没少流泪。

“赵公子客气了。”林砚舟回礼,“我们进屋谈吧,有些事想问问你。”

几人走进望崖居的大堂,王婆婆端来茶水。赵文轩喝了一口茶,稍微平复了一下情绪,才开口说道:“我 last 次见家父,是三个月前,我回苏州上学的时候。当时他还好好的,只是在信里说,最近镇上不太平,让我安心读书,别挂念家里。我没想到……没想到会出这种事。”

“你父亲在信里,有没有提到过什么特别的人或事?比如和谁有矛盾,或者在打理生意时遇到了麻烦?”林砚舟问。

赵文轩皱着眉,仔细回想了片刻:“家父为人温和,很少和人结怨。生意上的事,他也很少跟我说,只说近几年镇上的生意不好做,很多商户都在亏损。对了,前阵子他在信里提过一次,说‘有人在暗中搞鬼,想吞了赵家的产业’,但没说具体是谁。”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