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阴鼓》(2 / 7)
布盖回去,眼角的余光忽然瞥见鼓面上的纹路变了。
原本模糊的符咒图案变得清晰起来,那些扭曲的线条仿佛活了过来,组成一张痛苦挣扎的人脸,嘴巴大张着,像是在无声地呐喊。
陈默吓得后退一步,撞到了身后的椅子,发出“哐当”一声巨响。
就在这时,鼓面轻轻震动了一下,发出“咚”的一声闷响。
这一次,他听得清清楚楚。
第二章 鼓纹
第二天一早,陈默就去了镇上的杂货铺,买了绳子和锁,把鼓牢牢捆在桌腿上,又用厚厚的黑布罩住,确定连一丝光线都透不进去才稍稍安心。
浦镇不大,一条主街贯穿东西,街边大多是白墙黑瓦的老房子。陈默找了家早餐店,点了碗米粉,邻桌几个老人正闲聊。
“听说了吗?昨晚老王家的牛丢了。”
“丢牛?现在还有偷牛的?”
“不是偷,是不见了!牛栏门好好的,牛就没了,地上还有一摊血。”
陈默心里一动,昨晚他抱鼓回来时,正好路过老王家的牛栏。他放下筷子,走过去搭话:“大爷,您说老王家的牛丢了?”
一个戴草帽的老人看了他一眼:“是啊,今早发现的,怪得很。”
“牛栏里有什么异常吗?”
“异常?倒是有,老王说牛栏墙上多了个黑手印,跟巴掌似的,擦都擦不掉。”
黑手印?陈默想起鼓面上的黄铜钉,也是七个,大小和手掌差不多。他付了钱,匆匆往老王家赶去。
老王家在镇子东头,离主街不远。陈默到的时候,门口已经围了不少人,一个皮肤黝黑的汉子正急得团团转,想必就是老王。
“让让,让让!”陈默挤进去,看到牛栏门口果然有一摊暗红色的血迹,墙上赫然印着一个漆黑的手印,五指分明,边缘模糊,像是用湿泥按上去的,但颜色深得发黑。
他凑近细看,发现手印边缘隐隐有纹路,和鼓面上的符咒图案有些相似。
“你是谁?”老王警惕地看着他。
“我是来镇上办事的,听说您家牛丢了,过来看看。”陈默指着手印,“这手印什么时候发现的?”
“今早喂牛的时候就有了,昨晚还没有呢!”老王叹气,“这牛是我家耕地用的,没了它可怎么办啊!”
陈默没再多问,转身离开。他心里隐隐有种不好的预感,牛的失踪和那口鼓恐怕脱不了干系。
回到住处,他掀开黑布,鼓依旧静静地立在那里,表面看不出任何变化。但当他仔细观察鼓面时,发现那些纹路似乎又清晰了一些,尤其是中间的位置,隐约能看出是个人形轮廓。
“咚。”
一声轻响,毫无征兆地从鼓身传来。陈默吓了一跳,后退几步,紧紧盯着鼓。
鼓没有再动,但他闻到一股淡淡的血腥味,和老王家牛栏里的味道一模一样。
“是你干的?”陈默声音发颤,“你到底是什么东西?”
鼓没有回应,寂静中,只有他自己的心跳声格外清晰。
下午,陈默去了镇里的图书馆,想找些关于浦镇历史和陈家的资料。图书馆很小,只有一个管理员,是个戴眼镜的年轻人。
“你好,我想找民国时期的地方志。”陈默说。
“在那边的架子上,自己找吧。”年轻人指了指角落里的书架。
陈默在积满灰尘的书架上翻找,终于找到一本泛黄的《浦镇志》。他翻开书页,里面记载着浦镇的兴衰,翻到民国二十三年那一页时,他停了下来。
“民国二十三年七月,山洪暴发,冲走山民二十八人,其中赶尸匠八人,皆为湘西陈氏族人……”
陈默的手指停在“赶尸匠八人”几个字上,太爷爷当年同行的果然是八个赶尸匠。他继续往下翻,在附录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