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阴鼓》(1 / 7)

加入书签

第一章 旧鼓

湘西的雨,总带着股化不开的湿冷。陈默裹紧冲锋衣,踩着青石板路上的积水,鼻尖萦绕着潮湿的霉味与泥土腥气。这是他第三次来浦镇,却是头一回在这样的鬼天气里走街串巷。

“吱呀”一声,巷尾那扇斑驳的木门被推开道缝,露出半张布满皱纹的脸。是张婆婆,镇上为数不多还认得陈家旧人的老人。

“后生,你真要寻那东西?”张婆婆的声音像被水泡过的棉线,又轻又脆。

陈默点头,喉结动了动:“我爷临走前说,鼓在您这儿。”

木门彻底敞开,一股混合着檀香与陈腐的气息扑面而来。张婆婆佝偻着背,引他穿过昏暗的堂屋,后院角落里立着个半人高的木柜,锁锈得不成样子。

“民国二十三年,你太爷爷把鼓寄存在我家,说等风波过了就来取。”张婆婆用铜钥匙费力地开锁,“这一等,就是八十年。”

柜门吱呀作响地打开,里面铺着褪色的红绸,一口黑沉沉的鼓静静躺在其中。鼓身是不知名的硬木,包浆厚重,边缘镶嵌着七枚黄铜钉,鼓面蒙着暗黄色的皮子,看不出是牛是羊。

陈默伸手触碰鼓面,指尖传来冰凉的触感,皮子硬挺得不像存放了近百年的东西。他忽然注意到鼓面上隐约有纹路,凑近了看,竟是用极细的线绣出的图案,像是某种符咒,又像是扭曲的人脸。

“这鼓……”陈默刚开口,就听见“咚”的一声轻响,像是鼓自己在震动。

张婆婆猛地按住他的手,脸色瞬间发白:“别碰!这鼓邪性得很!”

陈默缩回手,心跳莫名加速。他从小听爷爷讲太爷爷的故事,说陈家祖上是赶尸匠,后来洗手不干,却留下一口传家的鼓。爷爷说那鼓能镇魂,也能招邪,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动。

“你太爷爷当年带着鼓走山路,遇上山洪,同行的八个赶尸匠都没了,就他抱着鼓活了下来。”张婆婆的声音发颤,“但从那以后,他就像变了个人,天天抱着鼓发呆,嘴里念叨着‘它们来了’。”

陈默望着鼓面上的纹路,忽然觉得那些扭曲的线条像是在动。雨不知何时停了,后院里静得可怕,只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

“后生,这鼓你还是别要了。”张婆婆叹气,“陈家三代人,没一个能善终的。”

陈默想起爷爷临终前的样子,老人躺在床上,枯瘦的手指死死抓着他的手腕,眼神涣散却又带着恐惧:“把鼓找回来……烧了它……千万别让鼓声在夜里响……”

“我必须带走它。”陈默咬了咬牙,小心翼翼地将鼓从柜子里抱出来。鼓比看上去沉得多,抱在怀里像揣着一块冰。

离开张婆婆家时,天色已经擦黑。陈默抱着鼓走在空无一人的巷子里,总觉得背后有人跟着。他回头望了好几次,巷子里只有他的影子被路灯拉得老长。

走到镇口的石桥上,他忽然听见身后传来“咚、咚”的声音,节奏缓慢,像是有人在敲鼓。陈默猛地回头,桥那头空荡荡的,只有风吹过石桥栏杆的呜咽声。

“是错觉吗?”他喃喃自语,加快了脚步。

回到临时租住的老房子,陈默把鼓放在堂屋角落,用红布盖了起来。这是栋老式的木结构房子,夜里总能听见木头伸缩的声响,但今晚,陈默总觉得那声响里夹杂着别的声音。

凌晨三点,他被一阵奇怪的声音吵醒。那声音很轻,像是有人在用指甲轻轻刮擦鼓面。陈默握紧枕边的水果刀,蹑手蹑脚地走到堂屋门口。

红布下的鼓轮廓分明,刮擦声还在继续,规律而执着。月光透过窗棂照进来,在鼓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陈默深吸一口气,猛地掀开红布——

鼓静静地立在那里,鼓面完好无损,黄铜钉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刮擦声戛然而止。

“难道真的是幻觉?”他松了口气,正要把红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