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虎豹雷音,内壮至柔如婴儿(2 / 3)

加入书签

发力浑身协调用力,形成的震颤也会形成相似的声音,声音没有嘴巴咆哮出来的那般洪亮,但却真实存在!

只是由于林平之在刚刚得授,修行时间太短,还无法做到随时随地浑身上下协调一致,共同崩发,形成共鸣,故而看起来十分的怪异。

以太渊的估计,林平之想要真正的完成“内壮养气”这一过程,约摸需要三年的时光。

但在大成之后,林平之相当于达到了“内三合”的境界。

内三合指心、意、气三者相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加上之前的“外三合”,方可达到“六合”之境。

如果真的到了那等境地,世间所有拳、肘、掌、指、腿、膝、脚的功夫,林平之可俯仰皆拾,因为无论多难的技巧,多怪的招式,他都能轻易地模仿,并快速感受其中的用劲技巧。

我看你一眼,你几十年的功夫我就学会了。

…………

其实合是人的本能,与生俱来,并非什么新奇的东西。

例如:人走路时,向前迈左脚时便自然向后甩左手;两臂前推时,两脚自然后蹬;两臂后拉时;则身体后仰,双脚前蹬;臀向后坠时则上体向前俯;

举手时肺部自然吸气,落手时肺部自然呼气,蓄劲时吸气,发劲时呼气……

总之,人在运动时,根据先天本能,总是把自己自然而然地放在最平稳的状态,作出最适合于当时运动情况的姿势。

所以合乃是自然的合,全面的合,包括内外相合,上下相合,左右相合,前后相合……

决不只是“六合”而已!

只是林平之初涉“内三合”的修行,动作生疏,精神紧张,别别扭扭,反而失去了合字。若能做到拳打自然,“吐气成箭”,也就很容易得合字之妙了。

至于为什么要强壮内脏?

当然是为了有更健康的体魄!

为什么现在江湖武林上,内功修炼者看不起学外功的,不是没有原因;甚至那些外功修炼者,自己也想拥有一门内功秘籍。

大多数学习外功的,其实是在锻炼肌肉,让肌肉过分发达,过分地运动之后使筋骨酸痛而僵硬,其实是气血瘀滞了,让经脉闭塞了。

哪怕是配上药浴,但时间一久,身体肯定会有暗伤淤积。

就像太渊认知中的后世的那些个运动员。

运动员运动量大,按说应该很健康长寿才对,但实际上,很多运动员都短寿,而且比同年龄段的人显得苍老,原因就是他们运动的是肌肉,而且运动太过了。

华夏传统的锻炼方式是锻炼精气神,叫“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

我们看华夏的古老武术,五禽戏、八卦掌、太极拳、八段锦……这些运动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都和呼吸相配合,通过锻炼让呼吸变得深长。

呼吸深长,膈肌上下运动起来,对内脏有一个和缓地按摩,让内脏开始活跃起来,所谓的气沉丹田就是这个意思。

不是说丹田有一口气沉着,而是说让气进去,推动脏腑气血运行,让脏腑在里面进行按摩,这样,自己会感觉丹田这里很充实。

我们说“内壮”,第一点就是内脏的强壮,通过各种方法让内脏运动起来,让内脏变得强壮,不再那么柔弱,任凭疾病的“欺负”。

当然这个强壮不是说把脏腑锻炼得像石头一样,坚不可摧。

恰恰相反,我们的锻炼是往柔软的方向练的——越硬的东西越没有生命力,人体只要一硬,健康就差了,老人的身体都是硬的,而婴儿的身体是柔软的。

内壮一个外在的表现就是身体是柔软的,筋骨是柔和的。

身体柔软,气血就能流通,就能放松。要是强硬地使拙力的话,肢体会不放松,气血就运行不过去。气血运行不畅了,身体就会出现病痛。

所以老子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