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3章 文旅IP之论(2 / 2)

加入书签

点心本身就成了文化载体,它的独特性就不再局限于口味,而在于整体的文化体验和叙事。”

李默说这番话的时候,也看向了方悦和张慕倾。

不同于袁学静,二女听得倒是比较认真。

李默又详细说了盈利模式和可持续性,他从基础层面开始说起,基础层面就是常规衣食住行收入,体验层面是刚才提到的点睛仪式、龙舟模型制作工坊、早茶制作体验课程等高价深度体验项目。

在这方面,李默准备融合天水市原有的水官大帝观文化。

之前天水市曾有富豪专门来此,建造了水官大帝观。李默计划到时候,让水官大帝观的道士也参与其中。

将这个点睛,与一些宗教文化相结合。

所以这个点睛,就不是普通的参与了,说白了就是要花钱的。

其次就是衍生层面,开发龙舟造型的文创产品、特色点心礼盒,甚至是与天水其他旅游资源捆绑的文化寻踪套票。

最终,天水市要将天水龙舟早茶打造成一个区域公共品牌,授权给符合条件的本地商家,形成集群效应。

李默对一整套计划,侃侃而谈。

一番话,条理清晰,逻辑严密,从产品设计、场景营造到盈利模式,层层递进。

他没有否定袁学静的专业判断,而是站在了一个更高的维度,提出了一个更具整合性和创新性的商业解决方案。

李默语气笃定:“袁会长,单纯的表演确实留不住人,单纯的点心也确实卖不出高价。但当我们把文化仪式转化为可销售的体验,将饮食消费嵌入到精心设计的故事场景中,它就不再是‘1+1’的简单叠加,而是乘法效应,是打造一个具有强大内生力的商业闭环。

我们缺的,不是文化资源,而是将它进行商业化转化和包装的商业模式。”

袁学静站在原地,金丝眼镜后的目光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他不得不承认,李默的这番见解,完全超出了他对一个地方官员的预期。

这根本不是那种常见的、空洞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口号,而是一个经过深入思考、具备相当可行性的商业计划书的核心内容。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