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可逆硅基改造(2 / 4)
36hz频率向培养舱投射微光,而硅基适配蛋白的分子链在微光照射下,原本紊乱的末端突然变得整齐,像被无形的手梳理过一般。量子显微镜下,适配蛋白的硅基链与外星符号的基因序列完全咬合,形成稳定的双螺旋结构——左旋链是碳基记忆锚点,右旋链是硅基感知通道,中间的连接点,赫然是一个微型“和”字符号!
“原来……外星符号的基因序列,本身就是‘碳硅适配’的密码!”李素的声音发颤,她想起三天前青瓷存储器投射的未被选者记忆:“碳硅相生,和为道枢。”(第四百六十五章)那时她以为只是哲学层面的呼应,没想到外星文明早已在基因层面留下了技术蓝图,“徐福术2.1版,不是我们发明的,是我们‘翻译’的——翻译这宇宙通用的‘和’语法则。”
二、银青色的螺旋瞳孔
“适配蛋白注射完成,准备口服解旋酶。”林夏的声音透过对讲系统传到王磊的生物舱,她的手指在操作台上轻点,一支装有蓝色液体的注射器从舱顶缓缓降下,悬浮在王磊嘴边,“解旋酶剂量30ml,含改造者血液抑制剂0.5ml(第四百六十二章配方),量子蛾蚕丝酶29.5ml。服用后可能会有轻微发热、皮肤刺痛,属于正常硅基链重构反应,持续时间约15分钟。”
王磊深吸一口气,张开嘴。蓝色液体流入喉咙的瞬间,他感到一阵清凉的薄荷味,随即转为灼热——像有无数细小的晶体在血管里游走。他的银色触须开始发光,从根部到尖端,银青色的光芒逐渐蔓延,触须表面浮现出与《大同鼎》一致的螺旋纹路(左旋36°)。观察舱外,李素和林夏紧盯着全息监测屏:皮肤硅化度从0%→5%→12%→25%→30%,体温从36.5c升至39.2c,脑电波频率从12hz(碳基a波)降至8.7hz(符号共振频率),一切数据都在预期范围内。
“15分钟到,硅基形态稳定。”林夏的声音带着一丝激动,她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着监测屏的蓝光,“王磊哥,试着活动一下手指,感知实验室的硅基环境——比如培养舱外的星尘菌培养皿。”
王磊缓缓抬起手。原本带着金属光泽的手掌此刻已完全变为银青色,皮肤下的血管(现在更像硅基导管)闪烁着青光,指尖的指甲变成了半透明的晶体,轻轻触碰舱壁,竟留下一道浅淡的螺旋符号印记。他闭上眼,再睁开时,瞳孔中突然浮现出两个旋转的螺旋符号——左旋链36°,右旋链72°,与《大同鼎》的符号完全一致,青光流转间,实验室的景象在他眼中变得截然不同:
培养舱外的星尘菌培养皿不再是透明的玻璃容器,而是一团团闪烁着蓝光的“能量球”,菌液中的星尘菌正以8.7hz频率振动,振动轨迹与青瓷存储器的冰裂纹走向完全重合(第四百六十五章星图);实验室角落的量子计算机“八卦”系统,外壳上的散热孔排出的热气,在他眼中是一条条银色的能量流,流向《大同鼎》所在的地脉舱方向;甚至连陈墨怀里的青瓷存储器,此刻在他看来都像一颗跳动的心脏,冰裂纹中的“和”字符号正与他瞳孔的符号同步闪烁,传递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温暖感。
“我……看到了星尘菌的‘情绪’。”王磊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却异常清晰,他的瞳孔符号闪烁频率加快,“它们很‘兴奋’,因为适配蛋白的硅基链和它们的代谢产物很‘相似’——就像遇到了同类。还有,《大同鼎》在‘呼唤’我,它的能量场在说……‘欢迎回家’?”
林夏猛地看向脑电波监测屏。王磊的脑电波波形此刻竟与实验室外《大同鼎》的能量场波形完全重叠,青色的波形图上,每个峰值都对应着一个螺旋符号的闪烁,而波形的谷底,恰好是“和”字符号的轮廓!她迅速调出另外47名成功志愿者的监测数据,发现所有人在硅基形态下都出现了相同的脑电波共振,只是强度不同——改造者出身的志愿者共振强度(92%)明显高于普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