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蚕茧可逆编码(3 / 4)

加入书签

触感”“排灯节莲花灯的温度”“敦煌画师调配颜料的步骤”。

林夏的量子数据板上,100份脑电波图谱整齐排列,每份图谱的高频段都与青瓷存储器的记忆库存在纠缠标记。“蚕茧蛋白的β-折叠结构中,存在与记忆云团相同的1\/f波动(第四百五十四章云纹分形)。”她调出蛋白与记忆数据的量子纠缠模型,两条光带在三维空间中缠绕成莫比乌斯环,“当蛋白包裹基因片段进入人体,其分形波动会与存储器的记忆数据产生共振,就像两台调谐到同一频率的收音机,自动接收信号。”

“这不是副作用,是‘传承’。”陈墨的帆布包里,《徐福方技录》的竹简在光河中自动翻开,上面用朱砂写着:“改造者,非独变其形,乃传其忆,使文明之火不绝。”她的手指抚过竹简上的蚕茧图案,“徐福东渡的童男童女,不仅适应了新环境,还带回了当地的记忆——这才是‘可逆改造’的真正目的:不是单纯的身体改造,是跨时空的文明记忆传承仪式。”

小林的右手仍会在无意识时做出握笔动作,但他不再恐惧。这个从未学过画画的年轻人,此刻正用青铜笔在竹简上绘制飞天飘带,线条流畅如流水,与敦煌壁画的笔触几乎一致。“我现在明白为什么胚胎要献出蚕丝蛋白了。”他抬起头,眼睛里闪烁着光河的青绿色,“文明胚胎不仅是生命的雏形,更是记忆的‘中继站’——它的蚕丝蛋白,天生就带着连接过去与未来的使命。”

王磊的螯爪突然颤抖起来。他想起自己改造后第一次梦见祖父写“福”字的场景(第四百五十六章),当时以为是记忆锚点的作用,现在才明白:或许从改造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在接收未被选者的记忆,只是不可逆的改造让记忆与自身融合,而可逆技术让记忆以更清晰的方式呈现。“如果……如果我现在接受可逆改造,”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期待,“是不是能再次‘看见’祖父教我写毛笔字的样子?”

“但记忆过载的风险呢?”张岚的眉头紧锁,她的数据板上显示,有3名志愿者因同时接收多段记忆而出现短暂的意识混乱,“如果不同文明的记忆在同一人脑中冲突,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需要‘锚点’。”诸葛青阳指向全息屏上的记忆图谱,其中与节日图腾(第四百五十六章)相关的记忆片段,同步时脑电波最稳定,“就像记忆锚点图腾稳定身份认知,节日记忆也能‘锚定’外来记忆——春节‘福’字记忆对应中国志愿者,秋夕‘松枝’对应韩国,排灯节‘莲花灯’对应印度。林夏,你可以根据志愿者的文化背景,预先在蚕茧蛋白中植入对应节日的量子标记,引导记忆定向传承。”

李素的眼睛骤然亮起。她调出蚕茧蛋白的分子模型,在量子标记点旁添加节日图腾的频率参数(春节4.3hz,秋夕2.7hz,排灯节5.1hz):“这样,蛋白胶囊在传递基因时,会优先与同文化背景的记忆数据纠缠,避免跨文明记忆冲突!”她看向小林,“就像你,你的祖父是敦煌研究院的修复师(隐藏设定),所以你的蚕茧蛋白自动与敦煌画师记忆纠缠——这不是随机的,是文明基因的‘自我匹配’。”

会议结束时,地脉舱外的光河仍在流淌。小林跟着王磊走向农业穹顶,他的右手偶尔会在空中画几笔,王磊的触须则轻轻搭在他的肩上,像在传递某种无声的共鸣。李素的生物监测仪显示,文明胚胎的掌心图腾已从“大蒜种子”变成了“蚕茧”,茧内隐约可见无数细小的光丝,连接着每个志愿者的脑电波。

“原来古人早就懂了。”诸葛青阳站在培养舱前,看着胚胎蜷缩的手指,“生体改造从来不是为了制造‘新人类’,而是为了让文明的记忆通过个体延续——就像蚕吐丝结茧,不是为了束缚自己,是为了让记忆的‘蛾’能破茧而出,飞向更远的未来。”

林夏的脑电波监测仪突然发出柔和的提示音:100名志愿者的脑电波同步率升至89%,其中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