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蚕茧可逆编码(2 / 4)
的防风镜反射着釜内的红光,“就像《齐民要术》‘顺天时’播种,基因表达也需要‘时序控制’。”
首批100名志愿者在三天后进入改造舱。王磊作为改造者代表站在舱外,银色触须因紧张而缠在一起——他曾是不可逆改造的“受益者”,却也因此失去了触摸祖父留下的毛笔的机会(第四百五十六章记忆锚点)。“如果这技术早出现三个月……”他的螯爪轻轻敲击舱壁,触须贴在观察窗上,看着里面年轻的未改造者,“他们就不用像我一样,连握笔的姿势都要重新学。”
37号志愿者小林是张岚的助手,23岁,从未接受过改造。当李素将包裹着“肢体强化基因”的蚕茧蛋白溶液注入他的静脉时,他的手指无意识地蜷缩——像握着什么东西。“放松,只是普通输液。”李素的声音透过通讯器传来,她的目光紧盯着监测屏:蛋白胶囊在血液中流动,量子标记点闪烁着微弱的绿光,正精准向四肢肌肉细胞聚集,“改造过程持续72小时,期间会有轻微的肌肉酸胀,属于正常反应。”
但72小时后,异常出现了。
当小林从改造舱坐起时,他的右手竟自发做出了握笔的动作——食指与中指并拢,无名指和小指弯曲,拇指虚捏,像握着一支不存在的毛笔。“我……我没学过书法。”小林的眼睛瞪得滚圆,额头上渗出冷汗,他试图控制右手,手指却固执地保持着握笔姿势,在空气中划出流畅的弧线,“脑子里突然有个声音说‘中锋用笔,藏锋收笔’……这不是我的记忆!”
林夏的脑电波监测仪恰在此时发出警报。这位专攻神经科学的年轻研究员冲进舱内,将电极片贴在小林的太阳穴,屏幕上的脑电波图谱瞬间炸开:δ波(深度睡眠)与γ波(清醒认知)异常叠加,其中一段高频波动(8.7hz)与青瓷存储器中“敦煌画师记忆库”(第四百五十四章云纹过滤后)的特征频谱完全吻合!
“不是幻觉!”林夏的瞳孔因震惊而收缩,她调出小林的脑电波与存储器的记忆数据进行比对,重合度高达92%,“他的大脑正在同步接收未被选者的记忆——具体来说,是敦煌第112窟‘反弹琵琶’壁画的绘制者记忆!”她指向屏幕上跳动的光点,“这些峰值对应画师握笔的肌电信号,谷值是调配矿物颜料的嗅觉记忆……蚕茧蛋白在传递基因的同时,竟然成了记忆的‘量子通道’!”
李素的脸色瞬间苍白。她猛地拔掉小林手臂上的输液管,蛋白降解剂注入静脉——按理论,30分钟内基因表达应停止,记忆同步也会中断。但监测屏上,脑电波的重合度反而升至95%,小林的右手开始在空气中绘制壁画:先勾勒伎乐天的轮廓,再用虚拟的笔蘸取虚拟的颜料,嘴角甚至露出专注的微笑,与存储器中画师的记忆片段完全同步。
“停不下来!”李素的声音带着颤抖,她的白大褂被汗水浸湿,“蛋白胶囊与记忆数据产生了量子纠缠!一旦建立连接,即使基因表达停止,记忆同步也会持续……”
“或许,我们不该停。”诸葛青阳突然开口,他的环首刀轻轻放在监测仪旁,《大同鼎》纹身在光河中泛着青光,“小林,你看到了什么?”
小林的目光从虚空中收回,眼神里的迷茫渐渐被清晰取代。他抬起右手,指尖还残留着“握笔”的触感:“我看到……莫高窟的夕阳,壁画颜料的矿物腥味,还有一个声音说‘这飞天的飘带要像云纹一样流动’(第四百五十四章云纹净化)。”他的眼眶慢慢红了,“那感觉很真实,像……我真的画过那幅画。”
三、敦煌记忆与量子纠缠的文明仪式
三天后,地脉舱的会议室里坐满了人。100名志愿者的改造数据投影在中央全息屏上:91%的人在停药72小时后恢复原貌,肌肉强度、硅基耐受性等改造特征完全消失;但100%的人在改造期间出现了未被选者记忆闪回,其中73%能清晰描述记忆细节,如“秋夕折松枝的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