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材料的炼金术(2 / 5)
“看来,我们的‘炼金术’水平,还停留在中世纪。”冯振国适当的开了个玩笑,但语气也变得沉重起来。
“不,”姜晨的声音在此刻响起,平静而又坚定,“不是我们学不会炼金术。而是我们之前,一直都是各个实验室在单打独斗,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有把力量拧成一股绳。”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
“‘太行’需要高温合金,‘昆仑’需要特种钢,‘龙芯’需要半导体材料,‘海龙’需要复合材料。这些看似毫不相关的领域,其底层的物理原理、材料计算、制备工艺,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
“鹰酱的‘绞索’,是全方位、跨部门的联合行动。而我们的反击,也必须是体系化的!”
他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着在场的所有人,特别是师老和几位部委领导。
“我建议,不能再等了。必须立刻整合冶金部、化工部、中科院、以及各大军工集团的相关科研力量,成立一个跨部门、跨领域的——国家先进材料研究中心!”
“这个中心,不隶属于任何单一部委,”姜晨加重了语气,“它应该直属高层,由联合指挥部直接赋权,拥有调动全国相关资源的最高优先级!它的唯一任务,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瞄准那些‘卡脖子’的关键材料,进行跨学科的集中攻关!‘太行’的叶片、‘昆仑’的钢板、‘龙芯’的硅片……所有问题,都放到这个大平台里,统一协调,联合攻坚!”
“这个中心,就是我们龙国自己的‘炼金术’圣殿!”
姜晨的提议,迅速在会议上引发了激烈的讨论。
“成立国家级中心?”
“跨部门、跨领域?”
“最高优先级?”
在座的都是体制内的老人,深知这几个词背后的巨大分量和……实现难度。
这等于是要打破几十年来形成的部门壁垒和利益格局,将所有“看家本领”都拿出来共享。
然而,在“绞索”行动的巨大外部压力和姜晨这位“技术权威”的强力推动下,这个看似不可能的提议,却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得到了最高层的批准。
一个月后,西郊。
一座外表普通、甚至有些陈旧的科研大院,悄然挂上了一块崭新的、没有任何多馀标识的铜牌——国家先进材料研究中心。
但在内部,它的代号,被姜晨赋予了一个充满东方哲学意味的名字——“点石”。
取“点石成金”之意。
中心的主任,由德高望重、在国内冶金和材料学界一言九鼎的师昌绪院士师老亲自挂帅。
中心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在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粉末冶金、特种化工等领域最顶尖的数百名科学家和工程师。
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各自领域的“大拿”,但也都在各自的领域,被“绞索”行动和基础工艺的瓶颈,折磨得苦不堪言。
“点石”中心成立的第一天,召开了第一次全体技术研讨会。
姜晨,作为最高层特聘的“首席技术总顾问”,这是一个专门为他设立的、超然于所有部门之外的职位,出席了会议。
会议室里,坐满了龙国材料科学界的“最强大脑”。
气氛有些微妙,有激动,有期待,也有一丝丝对这个“跨界”而来的年轻总顾问的审视和怀疑。
毕竟,材料科学,是一个极度依赖经验和积累的“慢”学科,不是靠一两个天才设计就能包打天下的。
师老主持了会议,他开门见山:“同志们,把大家聚在一起,目的只有一个——攻克‘卡脖子’难关。‘点石’中心,就是我们的‘聚变堆’,要把大家分散的力量,聚变成足以衝破封锁的巨大能量。”
“今天,我们请姜晨总师,先给大家讲一讲,从他这个‘总用户’和‘系统工程师’的角度,对我们的材料工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