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弹射器的革命(2 / 5)
的语气,试图为这场无解的讨论,画上一个句号。
“或许……姜总工的这个想法,还是有些过于……异想天开了。”
他小心翼翼地挑选着词语,避免使用任何带有否定意味的词汇。
“‘异想天开’,在这里,不是一个贬义词。”他补充道,仿佛生怕别人误解,“我是说,它可能是一种……一种超越了我们当前理论物理学框架的、属于未来的构想。就像一百年前的人,无法理解核能一样。它的原理,可能需要全新的物理学理论来解释。而我们……我们只是工程师,我们负责的是将成熟的理论,变为现实的工程。对于这种……近乎于‘哲学思辨’层面的概念,我们……我们确实是无能为力。”
言外之意就是,我们太菜了。
这番话,立刻得到了在场所有人的默许和附和。
“是啊,姜总工的思想,总是领先我们太多了。”
“这可能不是一个工程问题,而是一个基础科学问题。应该交给科学院的物理学家们去研究。”
“我们还是先集中精力,把蒸汽弹射的技术路线摸清楚吧。那虽然难,但至少……看得见,摸得着。”
将一个无法解决的工程难题,上升到“哲学思辨”和“基础科学”的高度,这是一种体面的自我解脱。
它既维护了姜晨“神”的权威性——他的想法没错,只是太超前了——也为他们自己无法理解和实现这个构想,找到了一个最合理的台阶。
他们不是做不到,而是这个时代,还没有诞生能够解释它的科学。
这个结论,让所有人都感到了如释重负,但紧随而来的,却是一面对未知时的无力与苦涩。
“我们就像一群拿着算盘的账房先生,却拿到了一份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院士,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感到沮丧的总结,“我们知道它可能蕴含着真理,但我们完全无法理解它的内涵,更不知道该如何用我们手中的工具,去验证它。”
整个会议室,再次陷入了令人绝望的沉默。
他们知道,这份概念草图,来自姜晨。
他们对这个年轻人创造的无数奇迹,充满了敬畏。
但这一次,姜晨抛出的,似乎不再是一个“技术难题”,而是一个“物理学难题”。
“电容弹射”,这个词组本身,就充满了矛盾和无法理解的鸿沟。
它像一个来自未来的、无法被破译的密码,横亘在所有专家的面前,让他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智力上的挫败感。
最终,主持会议的研究所所长,艰难地开口:“看来……我们必须向总指挥部提交一份现实的评估报告了。姜晨同志提出的‘电容弹射’概念,过于超前,以我们目前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储备,完全无法理解其工程实现的可能性。我们建议,将技术路线,重新转回相对成熟、有据可循的……蒸汽弹射技术甚至滑翔起飞进行预研。”
这个提议,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了一丝苦涩。
绕了一大圈,他们最终还是要回到那头他们根本无法驾驭的“蒸汽巨兽”面前。
这意味着,他们要从零开始,去啃那块最硬的骨头,去攀登那座最高的山峰。
而更让他们感到沮丧的是,他们可能要向总指挥部承认——他们,看不懂姜晨总师的图纸。
这对于一群站在国家科技之巅的专家而言,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巨大的打击。
就在海军装备研究所的专家们,准备草拟那份既承认了自身无能、又将项目重新拖回“蒸汽时代”的评估报告时,一纸来自“一号工程”总指挥部的“特急”通知,送到了研究所所长的案头。
通知的内容很简单:总设计师姜晨同志,将莅临研究所,就“昆仑”号核心动力与起降系统,与专家组进行一次内部技术研讨。
这个消息,让整个研究所的气氛,都为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