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弹射器的革命(1 / 5)

加入书签

“一号工程”的正式批准,如同惊雷,响彻了龙国整个国防工业和科研体系的上空。

无数的资源,最顶尖的人才,开始向着这个代号“昆仑”的庞大工程汇集。

京城西郊,那座戒备森严的海军装备技术研究所的上空。

航母,航母,其灵魂,在于舰载机的出动效率。

而出动效率的核心,便是弹射器。

没有弹射器,所谓的航空母舰,不过是一个拥有全通甲板的、效率低下的“载机平台”。

研究所最大的会议室里,烟雾缭绕。

数十名国内最顶尖的船舶动力、电机工程和自动控制专家,正围着一张由“一号工程”总指挥部下发的、极其简略的、名为“电容弹射系统”的概念草图,进行着一场已经持续了三天三夜的、毫无结果的激烈争论。

这张草图,正是当初姜晨向刘老阐述“熊猫计划”时,随手画下的那张。它只有一个极其简单的原理示意:一个巨大的“储能单元”,连接着一条长长的“电磁轨道”。

“这……这根本不符合能量守恒定律!”一位负责高压电工程的白发老教授,用力地将手中的铅笔拍在桌上,声音激动,“你们看这个标注!要在三秒内,将一个重达三十吨的物体,加速到每小时两百五十公里!这需要瞬间释放出超过一亿焦耳的能量!什么样的‘电容’,能储存并瞬间释放如此恐怖的能量?这已经不是电容了,这是一颗会爆炸的炸弹!”

“能量问题暂且不谈,这个所谓的‘电磁轨道’,又是什么东西?”另一位负责电机工程的专家,也疲惫地揉着布满血丝的眼睛,指着图上那两条简单的平行线,“是电磁铁吗?用电磁铁把飞机‘吸’出去?那磁场要多强?对飞机上精密电子设备的影响怎么解决?而且,飞机是铝合金的,它不导磁!这从根本原理上就讲不通!”

“我查阅了所有能找到的国外文献,鹰酱和联邦,都在进行电磁炮的研究。但那都是基于‘轨道炮’或‘线圈炮’的原理,需要极其复杂的脉冲电源和超导材料。而这份草图上,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模糊的‘储能单元’和两条线!这……这简直就像是小孩子的涂涂鸦!”

说这话的,是研究所里最年轻的一位博士,他刚刚从国外交流回来,思想最活跃,也最推崇严谨的科学范式。

他的话音未落,立刻就被身旁一位更年长的专家用眼神制止了。

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变得微妙起来。

没有人敢再用“涂鸦”这么刺耳的词去形容那位。

哪怕他真的是在涂鸦,那他们也得把这个涂鸦给研究透了。

但所有人的心里,都泛着同样的嘀咕。

现在的他们,就像一群最顶尖的数学家,面对一道由公认的数学之神写下的、看似简单的题目。他们用尽了所有已知的公理和公式,反复演算,却发现无论如何都无法得出答案,甚至题目本身看起来都违背了基本的数学逻辑。

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去质疑题目出错了。

因为出题人,是“神”。

“神”,是不会犯错的。

那么,问题只能出在自己身上。是自己的知识体系有漏洞?是自己忽略了某个隐藏的、颠覆性的前提条件?

这种源于对权威的绝对信任和自身智力瓶颈的巨大矛盾,让在场的每一位专家都备受煎熬。

他们不敢轻易否定这份草图,因为它的提出者是姜晨——那个凭一己之力,将龙国军工科技水平强行拉升了一个时代的人。

否定他,就等于否定过去几年里他们亲眼见证的所有奇迹。

可他们也无法肯定这份草图。

因为它挑战的,是他们穷尽一生所学建立起来的、坚固的科学大厦的根基。

是他们的底层逻辑。

最终,一位头发花白、在领域内德高望重的老专家,摘下眼镜,用一种极其委婉和疲惫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